在職業教育的廣闊天地中,長沙汽車工業學校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以素養為基、以技能為要,通過獨具特色的育人實踐,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兼具軍人作風與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學校以“軍魂鑄形、匠心律動、社會賦能”為核心理念,通過系統化、層次化、社會化的育人機制,立德樹人,為學生鋪就了一條向陽而生、“琢”夢成長的成才之路。
一、以軍魂塑型:淬煉紀律與擔當
走進長沙汽車工業學校,校園中處處充滿著軍營的氛圍。道路兩側“紀律嚴明、作風過硬、技能精良、素質超群”的標語,實訓樓上“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盡責、特別能創造、特別能戰斗”的“五個特別”精神,以及教學樓前矗立的“琢”文化石,無聲地訴說著學校對學生品行與氣質的塑造追求。
學校高度重視行為習慣的養成,通過準軍事化管理模式,為學生奠定成才的基石。每年新生入學,學校組織開展全員參與的軍訓活動,教師與學生同操同練,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的榜樣。短短數日,學生們在外在形象、紀律觀念、團隊意識等方面發生顯著變化,為后續教育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日常管理中,學校堅持“養成教育”不放松,通過內務“三個一”標準(即床單成一面、被子成一塊、物品成一線),每日60分鐘的站姿、坐姿、走姿訓練和每月一次的軍訓會操等形式,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學校建立了一套名為“素質考核三級達標”的科學評價體系,從紀律、文明、志愿服務、職業素養等多個維度對學生進行量化考核,實施“每周一匯總、每月一小評、每期一大評、每年一總評”的動態評價機制,引導學生從合格走向優秀。如此,長年累月的堅持,使學生逐漸具備了“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的軍人氣質以及令行禁止、團結協作、英勇頑強的優良作風

學校還組建了文明監督崗、青年護學崗、學生會、團委會等多支學生自治隊伍,形成了嚴密的管理網絡。2023年,學校作為全國唯一受邀中職學校參加第一屆全國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開幕式表演,學生颯爽的英姿和嚴謹的作風給全國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充分展現了軍事化管理的育人成效。
二、以匠心固本:強化理論與技能
作為一所以交通運輸類和裝備制造類專業為主的中職學校,長沙汽車工業學校始終將技能培養與精神塑造緊密結合,通過差異化培養、中高職銜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多種途徑,為學生提供多元成長通道。
學校實施分類培養模式,根據學生學業基礎與發展意愿,分別設立對口高考班、單招升學班、技能精英班,實現因材施教。學校提倡陽光教育、健康課堂,并將其作為教師教育教學評價的重要方面,使學生變得更自信、更陽光,使教師更具獲得感和成就感。同時,學校建立動態流通機制,每期組織技能和文化測試,由班主任科學分析數據并給出建議,學校提供流通通道,讓學生選擇合適的班型。不僅有很多學生主動從對口班流通到了技能班,也有少數學子從技能班轉入對口班,今年就有從技能班轉入對口班且最終升入湖南農業大學的鐘盛祥等典型代表。
在課程與資源建設方面,學校與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等多所高職院校開展深度合作。近三年來,共同開發了12門中高職銜接課程,共建國家級教學資源庫1個、省級精品課程5門。學校副校長姚博瀚主持的與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共建的國家級教學資源庫已順利通過教育部驗收,為全省中職學校提供了可借鑒的范例。學校積極推進中高職銜接項目,與長沙職業技術學院、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開展五年制大專生聯合培養,每年有近百人通過該途徑進入高職院校深造,為學生學歷提升和技能精進提供便利通道。
校企合作是學校育人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學校與湖南曉光汽車模具公司、雨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等共建曉光工匠學院、長沙汽車產業學院,與上汽通用開展了ASEP項目……開展師員互聘、學生共育、項目共研等深度合作。企業選派了包括省級技術能手、高級工程師在內的15名企業導師來校開展教學,將最新工藝與案例帶入課堂。也有姚博瀚、肖良師等10余名教師在合作企業兼職,幫助企業解決生產改造、技術研發等方面的問題。學校師生與湖南梓唯機械有限公司聯合研制的“汽車機油快換裝置”,申報了發明專利并成為企業的主打產品,學校也依此榮獲全國黃炎培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特別是2022年,李潔婷老師帶領的教學團隊榮獲全國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肖良師老師主持的教學成果獲全國二等獎。這些成果充分體現了產教融合的深度與實效。
三、以社會篤行:綻放青春與夢想
學校始終堅信,教育不能脫離社會,成長離不開實踐。通過調動各類社會資源,為學生搭建了豐富多彩的實踐平臺,幫助他們在更廣闊的天地中明確方向、磨礪自我。
學校注重思想引領與典型示范,從校長開學第一課到黨委書記講黨課,再到各類學生集會,學校以思想引領、以典型立樣,讓學生對專業前景、發展規劃有更清晰的認識。學校定期邀請優秀校友回校作報告,包括湖南省勞動模范劉志軍、全軍優秀士官蔡銀波、湘潭大學研究生孫明驥等杰出代表,通過現身說法激發學生的職業理想與社會責任感。
學校積極組織學生走進軍營、企業、敬老院、社區、紀念場館等場所,開展見習參觀、志愿服務、文化體驗等活動。每年組織學生到合作企業見習參觀達2000余人次,到紅色教育基地學習超1000人次。
學校還鼓勵學生參與各類競賽活動,近三年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學生獲得國家級獎勵20人次、省級獎勵48人次;在黃炎培創新創業大賽中,學生表現同樣突出,獲國家級獎勵12人次,省級獎項25人次。

高素質的學生成為了市場的“搶手貨”。他們在不同的方向選擇了合適的道路,受到各方好評。學校今年的畢業生,有300多人進名企就業,近50人選擇參軍報國,30多人選擇創業,其余學生均通過升學考試進入理想大學。
教師隊伍建設成效顯著。學校涌現出全國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校長胡冬生、湖南省職教名師姚博瀚等先進典型。申報成功1個國家創新團隊、6個省級專業教學團隊,建成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10門。教師參賽獲獎更是捷報頻傳。
學校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學校先后獲評“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湖南省楚怡職教雙優校”、“湖南省黃炎培優秀學校”等榮譽稱號。學校還主持制訂了老撾國家汽修專業標準,助力國家職業教育“走出去”戰略,為職教出海貢獻了長沙汽車工業學校的智慧與力量。
在“軍魂鑄形、匠心律動、社會賦能”三位一體的育人模式下,長沙汽車工業學校不僅培養了有軍魂、具匠心的學生,更是點燃了他們的夢想與希望。未來,學校將繼續深化育人改革,拓展合作資源,為更多學子鋪就陽光大道,為中國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與力量。
作者:姚博瀚、肖良師、姚景華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中國教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