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留學申請指南 如何為孩子選擇合適的教育
2023-10-27 13:08:56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現在留學的學生越來越多,留學可以開闊眼界,也能學習不一樣的教育體制,而且國外名校眾多,教育水平也一流。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中學生留學申請指南 如何為孩子選擇合適的教育”這個問題

很多家長都會希望孩子能夠很好地適應美國文化和提升綜合能力,在學習生活、成長方面能夠適應一個跟國內不一樣的環境。但同時家長也會擔心,不知道孩子去了以后適應的程度,因為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糾結是現在出去,還是等兩年再出去?是高中出去,還是大學出去?讓他更成熟一點,具備更多的能力才出去?
為什么要讓孩子去美國讀高中?然后在美國讀高中,我們應該怎么適應?
首先,我想說的是,其實美國是一個歷史很短的地區,她的建國不超過二百五十年,只有兩百多年出頭一點。但是,我想問的是這樣一個沒有這么長時間優秀悠久歷史的地區,為什么會在短短兩百多年當中突出出來,成為世界的頭號強國,而且不僅是她的經濟,她的政治,她的文化突出,她的教育方面尤其耀眼。那么美國,大家都知道有世界上最多的大學,全美有4000多所大學,而且有世界上好的大學。
如果大家關心整個的排名的話,你會發現代表一個地區教育的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世界前100名大學,有52所,2015年的數據。有52所是美國的大學;而且在世界前20的大學里面,有17所是美國的;世界前10的大學里,有8所示是美國的。那么我們怎么能夠想象,這么一個沒有太多悠久歷史的一個地區。確切地講,其實美國都稱不上是一個民族。她是一個移民地區,各個地方來的都有。這樣的一個地區,怎么會產生這么優秀的教育。各位,實際上,跟我們中國人傳統說的那句話是一樣的“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實際上,美國在,尤其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她在教育方面的思想和觀念的投入,以及實際行動都非常了不起,舉個例子:美國大學,拿哈佛大學為例,她的教育資源非常豐富,哈佛大學一年的投入大概在350億美元(捐款),能理解嗎?這是什么概念呢?相當于整個英格蘭地區所有大學拿到捐款和投入的總和,整個英格蘭地區,才等于一所大學。然后,我想在說一下的就是,美國對于人才的吸引,大家知道世界上70%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是在美國的大學教書的,而美國的大學里面,她的論文的引用數:世界上每年會有44%的論文會引用美國的學術成就。
那么這樣的話,我想跟大家說的是:實際上,難道就單單大學是這么優秀嗎?其實不是的。跟美國從她的小學開始一直到初中到高中的教育理念有直接關系。是什么樣的教育理念呢?那么我們來簡單地看一下,這個我就不再多說了。我把三個地區的教育做了一些比較。中國的教育屬于普及式教育,英國的教育上面寫的叫庇護式的精英教育,而美國的教育屬于競爭式的精英教育。為什么這樣說?各位,當我們看一個地區的教育的時候,我們需要看到她的起源和歷史。我想問一下,大家知道我們現行的這一個詬病很多的,或者大家覺得都不太適合的這些中國的教育,大家知道是起源在什么時候嗎?其實跟我們祖先的那個沒什么太大關系,中國的教育是在建國之后模仿誰的呢?學蘇聯的,蘇聯的教育當時她的最大的優勢在于,其實蘇聯在建國的時候也是由于老師很少文盲很多,它要在短暫的時間內追上英國美國這兩個西方的列強地區,怎么做呢?它追求的是一種效率,說白了是為地區培養大量的產業工人。我需要一個老師,對大班大概40多,50多人。然后,我能把這個大班的學生教出來,所以對這個大班就存在一個要求就是,所有的標準是整齊劃一的,所有人必須給我達到這個標準,這樣她才能照顧到效率。那么我們地區在建國之初的情況也是一樣的,有文化的人很少,能當老師的人很少,所以基本照搬的是蘇聯的模式,那么這樣導致我們地區的一個問題:我們現在的教育屬于普及式教育。你會發現對于所有的學生要求都是一樣的,我不管你的孩子是擅長藝術也好,擅長物理化學還是其他的,也許有的孩子擅長的是雕塑。但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你在我這里讀書,你在我這里上學,你的數學就必須也很好,你的語文也很好,所有的成績都要考的很好,反正我就考慮這幾樣。你有什么其他特長,我不管。這個是典型的普及式教育。
那么英國的教育,有人說英國的教育是不錯的,對,英國的教育是很不錯。英國的教育最早起源于教會,后來轉移到貴族階層,但是你會發現,所有的,長期的沒有間斷的歷史傳下來的教育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她處于庇護式的,什么意思呢?我的學生,比如說最早有這么多,一百個學生,他在上小學的時候,她就會先根據考試成績或者你的表現進行分流,有一部分就上普通的學校,有一部分就到我的學校來。然后到初中之后,我再進行分流,總之最后上到大學里面是真正的精英,什么意思呢?不管在他的智力上,在他的體力上,在他的自我管控能力上,都是那個年代群體里面最棒的。這種叫做庇護式的,我只把好的那部分留下,所以這樣的教育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實也很重視成績。就是他們對成績的要求其實不比中國人差,這個是屬于庇護式的。
美國的教育,大家要知道為什么我們說美國教育的優勢在于:美國教育的發源是大概1777年之前。那么像美國國父華盛頓,像富蘭克林這些人。你要知道華盛頓的背景,是像咱們毛主席一樣窮苦人民出生嗎?有沒有學過美國歷史或者稍微了解一點的知道華盛頓的背景的?華盛頓其實本身就屬于地主階級,他家里是蠻有錢的,早期組建的軍隊都靠自己的錢去供給的。其實像這樣一種人,他們所需要教育還會是原來英式的那種,她要求的是一種精英教育,但是美國的建國精神有一條叫做是“眾生生而平等”。“眾生生而平等”這句話一直貫穿著美國這兩百多年的教育理念就是:這個孩子可能有很多的優勢,你可能擅長藝術,這個孩子可能擅長人文,那個孩子可能擅長內省,但是也有人會擅長數學和語文。我們需要的是讓這些生命有平等的接受優秀教育的機會,這個是美國教育的一個最大的特點。所以大家會發現,你的孩子如果在美國讀書的話,在一般的university 里面,他直到大學二年級結束之后,才會真正的分專業,而在二年級以前,我們叫General Education,通識教育。你學什么都可以,因為他們會認為實際上孩子在大二以前心智不是很成熟,他們還搞不清楚自己將來適合什么。各位同意嗎?(家長:同意)。在我們地區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什么,到了高中就分文理科了。你知道它馬上就要刷出來。這是一個很荒謬的事情,因為你只有去培養產業工人的時候到高中才要去分文理科,因為我要為你18歲以后做準備,你到底是去工廠里面,還是去做一些文秘的工作,你就應該要開始分科了。那么上了大學,你知道中國大學生很痛苦的是,我很辛苦考上了清華,考上了北大,但那個專業不是我想學的。現在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干什么,所以美國的競爭式精英教育實際上給我們孩子一些更多選擇,她給每個人都有一個突出來的機會。當然,我們還是要承認這個社會上平庸的人還是大多數。但是,我們每個領域是不是都需要精英?這并不能說明:你的數學很好,你的語文很好,那么我數學不行,語文不行,我就開始讀書,我這個人將來就沒有變成某個行業優秀的機會。不是這樣的。到這里為止,我先講了美國的競爭性精英教育。那么我想跟大家講的是,我再提另外一個關鍵性問題,那么說到精英教育,其實像在座的各位你們都是非常感興趣的,那么我想問個問題:什么叫精英?我再問一遍,什么叫精英?大家有沒有理解過?(家長:就是能賺很多錢的人)還有嗎?這是我聽到的一個非常樸實的回答。家長還有沒有其他答案,什么叫精英?(家長:應該在社會上最頂端的)能確切地講嗎,哪些領域最尖端的?(家長:各個領域都有)您怎么理解精英?(家長:在某些方面有特殊才能的)領導人才,果然孩子要出國的這些家長的認識是不一樣的,非常不錯。
我想跟大家說的,我更確切的一點,何為精英教育?其實先理解“精英”二字。各位,在任何一個社會里,基本的就是金字塔結構。處于社會底層,社會中層以及精英層。這精英層并不是我一般意義上的成功,不是的。實際上,我們講社會精英層只占整個社會5%—10%的人數,確切講是5%。但是他們掌握了社會95%的資源,那么正常來說,我們如果不算軍界,軍界這個我們控制不了,這是地區機器控制的。我們生活中,無非就三樣:政界,商界和學界。就這三樣政界,商界和學界。在這三界里面,占5%的精英階層控制這個世界95%的政、商、學三界的資源,他們會直接影響整個社會的進程和走向。我個人,不知道大家是否會認為說這是社會演進論的必然現象,是必然現象,但是要知道這個社會的進步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掌握在少數人的一念之間的,我們看看歷史就知道了,絕大多數都是這樣的。而這個社會能不能成功,或者說一個社會的墮落是從精英層開始的。而中國在鴉片戰爭之后,實際上大家會發現我們最近的一兩百年,無非是因為原來社會固有的精英層的整體的墮落,因此這個是精英,而實際上我們講的精英教育是希望我們能夠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培養這個社會里面占5%的人,這個是西方精英教育的一個核心的觀念。那么,我給大家看一下我們原來的精英。這個人叫錢偉長,我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我說一下各位,您知道這個人如果我不說呢,大家不太熟。中國的官方為了表現錢偉長說他當年進清華的時候是“雙百”人物,但是我們先搞清楚,他是考了哪兩個“雙百”,中文一百分,歷史一百分。我原來看過錢偉長生前的錄影,他介紹自己的生平的時候,他說我上清華大學我只寫過一篇文章,大概三、四百字的樣子。交上去之后,清華大學的教授包括校長在內,幾個人看了,一個字都改不動。改不了,沒辦法改。然后就給了一百分,后來他考進清華的時候是考進的是歷史系。9.18事變后覺得文不能救國,武才能安邦,所以學理工科,去學物理。而他的物理幾乎是零基礎,所以自己去學,學了之后呢,他考清華的時候,物理是5分,數學加化學20分,滿分是一百分。但是,這樣的一個人,你知道他后來學物理到了什么程度呢?世界導彈之父專門和他一起做了一個研究,而且認他是他們的接班人,但是后來他回國了。而且這個人在建國之后,已經到了80年代,他又放棄了物理這一塊,去研究漢字的輸入編碼。我們現在用的五筆字型其實早期他們是設計的編碼。他研究一個前碼,前置的編碼。你說這樣一個人,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在中國這樣的教育里面,偏科到這種程度,這個學生早就沒戲了,該出去了。然后我們再來看下面的錢鐘書。大家的很熟了,《圍城》的作家,也是“大牛”,神一級的人物。他考清華的時候,數學只考了15分,英語100分。在我們現在的教育體制下就不會有這個人了。魯迅,再說一個棄武從文的,原來是學醫的后來改成學文了,終成一代大家。錢學森老先生在臨終之前問過溫家寶總理一句話說,為什么中國建國60多年來沒有培養過一個大師?這叫“錢學森之問”。溫家寶笑了一笑,沒有回答。其實你覺得是溫家寶本身不知道結果嗎?不是的,他知道結局,但是為什么沒回答呢?我講一下,大家知道,大師是需要土壤的,什么意思?我這里有一群人,一百多人做的都是精英的學生,這樣大師是培養不出來的。我再說一遍各位,大師是培養不出來的,這樣神一級的人物,我們只能盼望他在一大堆優秀的人之中跳出來。而在普及教育中,這種教育是很難做的。像錢鐘書這樣的一類人,語文巨好,數學完全不會,在當今普及教育的環境下,他成為大師并不可能。所以,這個也是我說美國式的競爭性精英教育是目前在世界上我們能夠找到的比較優秀的,而應該說在我目前的觀點里面是最優秀的教育體制。
然后,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大家可以記一下。各位,不管你們是在國內讀高中還是在國外讀高中。如果將來你想到美國讀大學,你一定會面臨申請的問題。而美國的大學的申請其實體現的就是她精英教育的核心觀念。是什么意思呢?各位,我們想培養什么樣的社會精英,實際上精英教育的核心叫社會責任感。并不是說你的成績巨好,而你的什么都特別好。她的核心叫社會責任感。什么意思?就是我剛才說的一個社會的墮落是從整個精英層群體的墮落開始的。這個世界不怕沒有文化的人,怕的就是流氓有文化了,我再重復一遍,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什么意思呢?如果這個人的道德品質不行的話,你給他一個好的教育,他的殺傷力越大。比如說:希特勒和本拉登。所以說實際上他的核心是這一點。然后要求的是什么呢?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因此在你的高中的面試里面,在你未來的學校的面試里面或者是學校的學習里面,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而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來源于什么?各位同學,我來問一下同學有沒有這個觀念。你覺得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來源于什么?想一下是吧。各位,同學們抬頭上課是什么樣的?如果你們的孩子上過初三,基本上很多老師會這樣做,同學們注意了,現在黑板上物理,化學,數學有一個什么樣的題,現在我來教一下你們怎樣做,這種的題型一般有三種解法,對于還沒有理解的同學你就試著第一個題型用第一種解法,第二個題型用第三種。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很多時候是這樣的。
各位,因此我們的學生形成了一種觀念,第一,凡事必有唯一正確答案,你從四個選項中選一個,數學我還能理解,算出來是3就是3,是5就是5。但問題是,人文學科也有正確答案,同學們最討厭回答的一個是:請問這件事情的歷史意義是什么?我沒說錯吧,各位家長也是從高考過來的。請問這件事情的歷史或政治意義是什么?請問魯迅在《祥林嫂》這篇文章里面到底體現了他什么樣的思想?然后我們很奇怪的就是,魯迅沒說,出題的人知道。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我講的是什么,魯迅當年沒說,然后出題的人知道了。而且出題的人還說按我這樣做是正確的,很荒謬。各位,在人文學科是不可能有統一答案的,你的角度不一樣,你的利益出發點不一樣,怎么可能有統一的答案。
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是首先來源于沒有基本判斷的一個生活環境,大家知道在美國社會里面,最重要的觀點在于“Don’t judge”不要去評判別人,你沒有權力去評判別人,因為你不站在他的角度,你不站在他的生活背景下,你沒有辦法理解,不要去評判,只要他沒有違法就好了。另外,環境討論是要平等的,那么西方的教育一個最重要的觀念在于中國的教育傳統的東方式教育基于的是講座式的,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別走神,不要說小話,我說的是對的,記筆記,沒錯吧。這是傳統的東方教育。而西方教育很多事基于討論的,甚至在美國的優秀學校里面他們是不上課的。確切地講不是按照中國那種上課:老師站在上面,同學們,老師今天要講一個問題,請問我昨天留的題目你們都回去看了沒有,書你們都讀了沒有,那么OK行,咱們討論一下,就這個問題你來回答一下。比如說,我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美國的高中會出到一些什么樣的問題呢?中國和美國在未來是不是會打戰,如果打戰,你覺得誰會贏?由此,請判斷一下,中國未來十年的潛力在哪,她的弱勢在哪?各位,這種題如果給中國的研究生答,也不一定能答得很好。但你知道她實際上有沒有對錯呢?沒有對錯,主要是訓練學生的思維,你要去想,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后,后面學術能力,學術能力這一塊像托福,SAT這方面不講。這個是一個硬件的考試,講出來沒有意義。因為對于他們本國的學生來說意義不大。我講的是學術能力里面有兩點,第一點,各位同學,比數學成績跟物理成績更重要的是什么?你的人文情懷。
中國的應試教育導致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廣東的孩子,特別普遍的一個事情,這個東西不考試,我學了沒有太多用處。我不知道我有沒有說到一些點上。以前我教過的一個學生親口跟我說過,反正地理不考,學它干嘛?人文情懷。你知道在西方的教育里面,他們非常強調的是你的閱讀,大量的閱讀,廣泛的閱讀和寫作,因為你的洞見來源于你有足夠的素材。各位,牛頓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別肩膀沒有找到。站在別人的腳面上,還覺得自己挺“牛”的。你大量的閱讀是什么?你要先找到人家的肩膀在哪,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有什么新的視野也好,有什么新的創新的觀點也好,首先你需要有些素材來形成你的觀點。通過你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再去創新。但是中國的學生,由于我們的時間被管得太死,中國的學生沒有時間干那么多事情,所有事情的都在成績。所以,我們的學生將來出國讀書,不管是讀高中也好,讀大學也好,你會發現我們遇到的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就是,我們的文化積淀太淺了,聊什么都聊得上,有些學生很喜歡說,英文也不錯。但是,不知道跟人家聊什么。因為你肚子里沒東西啊。人文素養,接著是科學素養。那么科學素養來源于哪里呢?我說一下,大家知道莫言,莫言拿諾貝爾獎。我明確地更大家講,中國是一個傳統上就缺乏科學素養的地區。我們的人最喜歡用的就是“大概”“差不多”“也許”這些詞語。那么,莫言獲獎的作品寫的是什么?山東高密農村的事情。我們很少會有因為寫一些關于科學著作而獲獎的人。我估計中國未來的50年也不錯出現,像儒勒·凡爾納這樣的人。知道這個人嗎各位?《從月球到地球》聽說過嗎,《海底兩萬里》這個聽說過吧。是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儒勒凡爾納在兩百年前寫的,大家知道嗎?你知道當時很多科學家計算從地球到月球打炮彈的數據,他是按照儒勒·凡爾納書中的計算內容來算的,就是真實的科學,他是完全按照科學算出來的,只是把它寫成而已。我們是不可能出現這種,各位如果你們想在國外從事理工科的學習,科學類的學習,注意,現在盡量多去做一些實驗,提高你的科學素養,這是非常重要的。否則的話,我們出國遇到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在于都在上高中,挺累的,做實驗;中國的學生是什么?做物理,化學的題很“牛”。從題到實驗,一動手就完蛋了。人家已經做完了,這邊還沒有開始呢。我們經常會碰到這種事。然后下面,社會活動能力,真正的精英,需要做的是什么?領導一部分人,對吧。領導一部分人。所以,首先你的孩子他的目標設定能力好不好,他能不能有一個清晰的目標;第二為了這個目標,在這個多任務處理的環境下,他能不能去做好時間管理,我想家長都能聽得懂我在說什么。但是我們目前的教育導致了一個問題,孩子們的目標不清晰。各位,我提一個問題,如果你能出國讀高中的話,你們的目標是什么?在國內讀高中你的目標是什么?上高中的目標是什么?大學。上好大學的目標是什么?找到好工作。這就是我們從小到大受的教育,我真的,我教書那么多年,接觸學生那么多年,我從來沒有聽到學生跟我講未來我希望在某一領域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對哪個領域有什么樣影響的人?沒有這樣確切的回答。我們的目標由很多種。而且,中國學生的目標驚人的一致。讀高中,讀大學,工作;好一點的,讀高中,讀大學,讀碩士博士。那么各位,還有他們一進學校之后,你會發現我們的學生時間管理能力不太好,很多家長抱怨。為什么?很簡單嘛,你進了學校你的生活都被安排好了。越是重點的中學,越厲害。我原來跟一些重點高中的校長聊過,他非常自豪地跟我說,張老師你知道嗎,我們學校的活動時間和學習時間是以每五分鐘為一個單位的。然后我當時,肚子里一陣翻滾,我想這樣一個學生不就跟一個機器一樣嗎。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能夠成為成功人,獨處的時間比群體的時間更加重要。獨處思考問題的時間比大家一起解決問題的時間更重要。你沒有這個空閑給他,你還指望他有什么創造,不現實。然后呢,另外,中國的學生缺的是溝通活動能力,因為我從小就被教育說,行不行要看你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老師話,這個在國外不太現實。在國外,因為你要討論,小組要合作,他需要更多的是你能不能順暢地跟別人溝通。第二,你能不能小組協作完成一件事情,尤其比如所像我們申請里面就有項,這個里面我會幫助學生做一些他獨立創建的能力。比如說有個學生,叫張蘭,她自己做了一個女權組織,她在十幾個地區做過這樣的巡講,去宣講這個女權組織,你覺得考她自己一個人做得出來嗎?做不出來,她下面是有一個團隊的,但這個團隊怎么分工,怎么組織和協調,她怎么來激勵下面的團隊成員?包括前兩天還有一個叫做江山的學生,他自己去拉風投,也是自己去做一個公益組織,那如果他沒有這樣一個溝通和組織能力的話,你很難想象。后面,講一下公眾演講力和影響力。中國人有一句話呢叫“好漢出在嘴上,好馬出在腿上”是吧。我明確地告訴大家,我相信大家都認同這點,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是有口才的人基本上都是人才。比如說,你想帶領著一幫人去干活,你不能所有的都干吧,你所有都干了,你的員工就閑了,重要的是你怎么能讓他們干。那這個時候你的演講能力,你的公眾影響力就非常重要了。而在美國的學校你會發現他們每個學期都必須做不同學科的Presentation, 必須在學生會里面號召一部分人會去選他等等,這樣一些事情。所以各位,你會發現我們的今后,各位家長,你不管去哪里咨詢,你只要老師在跟你講申請條件的時候,你就往這個上面靠,你就會發現這些東西一定都是圍繞我剛才講的這幾個要點。很多家長最關心的是我孩子做的課外活動到底行不行。明確地告訴大家,你孩子的課外活動,尤其是我們的Q-attentive在后面,他總結得很好,你的孩子的活動必須圍繞著你的社會責任感進行。你對什么感興趣,你對攝影感興趣,你對拍電影感興趣,你對物理感興趣,沒問題。但是,除了你這個愛好以外,你應該把你的愛好想辦法怎么去用于公益。那么比如說,像我們的一個學生,當時他來的時候,他的愛好真的非常廣泛,上知天文,下懂地理,什么都干。畫畫也去參加,攝影也去參加,物理實驗也做,但是后來我們就問他一句話,我說,你的到底將來想干什么?他說,他對攝影很感興趣,他對物理很感興趣。我說,感興趣很好,你有沒有一項活動堅持了三年以上的,他想了半天,他說攝影堅持的時間比較久,從上初一就開始玩,很感興趣。我說這樣,OK,老師給他一個整個的規劃,是這樣,你不如用你的攝影技術去拍攝一些貧困地區的東西,然后教這些孩子怎么去給這些照片做一些藝術的設計,然后把這些孩子的設計拿去拍賣,拍賣之后把錢捐給一個慈善組織。你的愛好,你的社會責任感就都出來了。各位,這樣的活動在他申請的時候就有直接的加分作用。你想,大家都差不多,而這個孩子有這樣的東西。所以中心是社會責任感。
好的,那么講到這里,出國的時機我還是講一下。其實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我認為高中是最合適的,但并不是所有人。我還是那句話,不是所有人,不能一概而論。我個人認為為什么高中是最適合的呢?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這里PO的項目有一個Handsome,是中國香港人,他7歲從中國香港去了美國,他跟我講,即使是他那么小的孩子,他那么小的時候,要達到美國人的英語交流水平也大概要到他五年級或六年級才可以。就是跟別人正常無障礙地溝通,跟美國人一樣,大概要到他五年級、六年級。所以實際上,如果可能的話還是早出去,在語言的適應方面是有優勢的。說白了,你想融入人家的社會,你想在那個社會里獲得成功,語言是最基礎的東西。另外,生活習慣。我說一下,大家知道,早期的一部分出國的人,咱們國家最早出國的人是公費留學的研究生對嗎。我會發現這些人他的朋友圈子基本上都是中國人,年齡偏大,已經在價值觀,生活習慣上不太能跟人家融合到一塊了。然后,稍微好一點的是本科生,但是你還是會發現。我跟你講一個例子,我的大學的一個同學是在大二的時候轉學出去的,然后他跟我講,到了大四了,他國外的朋友也不多,為什么呢?很簡單,文化背景和價值觀放不到一塊。你真的想跟他交朋友,你就沒在國外交幾個朋友媽?他說,可以啊,星期天去教會吧。對吧,跟教友都是brother 和sister就交上朋友了,然后,他其他的朋友都是巴基斯坦的,阿富汗的還有南非的。就這些地區的,就基本都是international students,很少是當地的。為什么?文化背景不一樣。那么更多地,其實比較容易交朋友的是高中。高中,初中尤其是高中時期,他正好在學那個的時候,他很容易就能融入進去。然后就是價值觀,有幾個價值觀要注意,第一,人應該有自己的主見和信仰,我不建議學生出去了以后,就放棄了原來自己種族的信仰,包括Handsome,雖然他7歲出去,但是他有很好的家庭教育,他仍然秉承一些東方人的理念,這么多年多都沒變。但是,他的心態會很開放,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同學們都能聽明白嗎?我不同意你說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你有權利表達你的觀點,但我有權利不接受。但是我們可以交流,就是我心態開放,我能夠提取好的部分。再有的就是,不要做評判,還是那句話,你不知道人家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情況,不要去評判別人。做好你自己就好了,這樣的觀念。
那么以上就是關于中學生留學申請指南 如何為孩子選擇合適的教育的相關內容啦,以上內容作為參考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同學,如果還有更多想要了解的內容可以關注本平臺繼續瀏覽。
>>免費領全球留學白皮書,了解各大學報考條件、費用、開學時間、含金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