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憲法學》簡答練習題
2023-03-02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導語】中國教育在線成人自考頻道根據《全國各類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校招生復習考試大綱》收集整理了“自考《憲法學》簡答練習題”以供廣大考生參考,具體如下:
自考《憲法學》簡答練習題
1.為什么說憲法是地區的根本法?
(1)憲法規定了一個地區最根本性問題;(2)憲法有著更為嚴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3)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簡述憲法和憲政的關系。
第一:憲法是一國憲政運動的結果,又是一國憲政的規范形式和依據。憲法是對社會既存的民主事實的法律確認,憲政運動是憲法產生的前提,憲法是憲政運動的結果。第二:憲政是憲法的實施。憲法確認了民主事實,將民主事實制度化和法律化,這樣一部憲法的有效實施,即意味著實行了憲政。
3.我國憲法的結構是怎樣的?
序言+正文(總綱,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地區機構,國旗、國徽、首都)。
4.我國憲法性法律(或憲法相關法)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反分裂地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代表大會選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5.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人民主權原則;(2)基本人權原則;(3)法治原則;(4)權力制約原則或民主集中制原則。
6.憲法的修改方式有哪些?
(1)全面修改;(2)部分修改;(3)無形修改。
7.美國憲法的修改程序是怎樣的?
美國是聯邦制地區,修改憲法的程序較為特殊一些。根據美國憲法第5條規定,憲法修正案的通過有以下四種程序:(1)憲法修正案須由國會兩院各以2/3以上的議員(出席議會的議員總數)通過,并交由3/4州議會批準。(2)憲法修正案須由國會兩院各以2/3以上的議員(出席議會的議員總數)通過,并交由3/4制憲議會批準。(3)由2/3州議會申請提出修正案,國會應即召開修憲大會討論該修正案,通過后提交經3/4州議會批準。(4)由2/3州議會申請提出修正案,國會應即召開修憲大會討論該修正案,通過后提交經3/4州制憲會議批準。
8.憲法的解釋方法有哪些?
(1)由最高地區權力機關或立法機關解釋憲法。(2)由普通法院解釋憲法。(3)由憲法法院或憲法委員會解釋憲法。
9.違憲審查和相關概念之間是什么關系?
(1)違憲審查與憲法保障:憲法保障制度即保障憲法實施的制度,是與憲法實施相聯系的,在含義上最為廣泛的一個概念,它在內容上包括了一切保障憲法實施的措施,而憲法審查制度只是憲法保障制度的一個方面。
(2)違憲審查和憲法監督:在我國,憲法監督具有兩種含義,一是作為制度形態和嚴格意義上的憲法監督,這一意義上的憲法監督與違憲審查的含義相同;二是作為政治意義上的憲法監督,這一意義上的憲法監督并不具有嚴格的制度形態。
(3)違憲審查司法審查:由于每個地區的政治體制、歷史傳統、政治理念及法律制度等具體國情不同,違憲審查制度在不同的地區表現為不同的體制,某些地區中,司法審查制度僅為違憲審查制度的一種類型;在實行司法審查制度的地區,在憲法意義上,司法審查制度就是違憲審查制度。
(4)違憲審查和憲法訴訟:兩者之間存在兩個方面的聯系與區別:1)在大陸法系地區,由憲法法院進行的憲法訴訟,其功能之一是進行違憲審查,除此之外,憲法訴訟還解決其他憲法爭議;2)在違憲審查中,在有些地區有普通法院(如美國)或者特設機關(如德國的聯邦憲法法院)通過訴訟的方式審查法律、法規或者行政命令是否違反憲法,通常把這種方式稱為“憲法訴訟”。可見,在這一意義上,憲法訴訟是違憲審查的一種具體的審查方式,其與違憲審查并不是想同等的概念,因有些地區并不通過訴訟的方式進行違憲審查。
10、憲法是在什么條件下產生的?
經濟條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確立。
政治條件:資產階級掌握地區政權,實現對社會的統治,確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
思想條件:資產階級民主、自由、平等與人權等憲政思想觀念的提出深入人心。
法律條件:法律部門劃分的出現、法律部門的增多與法律體系的完善。
11、英國憲法性法律主要包括哪些?
《權利法案》、《王位繼承法》、《改革法》
12、當代憲法有何發展趨勢?
(1)重視人權保障,擴大公民權利。(2)重視憲法實施保障,維護憲法權威。(3)重視國際協作,維護世界和平。(4)社、資憲法共存,既相互斗爭,又相借鑒。(5)成文憲法取代不成文憲法是趨勢。
13、1949年《共同綱領》有什么歷史意義?
(1)它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動員人民起來迅速完成民主革命遺留的歷史任務,朝著社會主義共同前進的政治基礎和戰斗綱領。(2)它對鞏固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維護公民權利和自由,恢復國民經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保障作用。、(3)它為我國正式憲法實施和制定積累經驗,創造了條件。
14、我國愛國統一戰線的范圍是怎樣的?
答: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
15、我國多黨合作中包括哪些民主黨派?
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臺灣民主自治同盟。
16、試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主要職能的具體內容。
(1)政治協商:是對地區和地方的大政方針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行政權問題在決策之前進行協商和就決策執行過程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協商。(2)民主監督:是對憲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地區機關及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建議和批評進行監督。(3)參政議政:是對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以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會民意進行協商討論。
17、試述當前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
(1)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憲法第6條確立了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另外,由于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級,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非公有制經濟在一定范圍內存在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憲法第6條規定,“地區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2)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憲法第6條規定:“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原則。”“地區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分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勞分配是指按照社會成員向社會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分配報酬,它是社會主義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在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前提下,地區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管理等各種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形成有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8、地區形式包含內容?與地區性質的關系?
答:地區形式包括政權組織形式和地區結構形式;關系:地區性質決定地區形式;地區形式是地區性質的體現和反映,對地區性質有能動的反作用。
19、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經歷了怎樣的發展?它的內容?
答:發展過程:1954年全國人大正式成立---1957左傾干擾,不能正常開展工作--1966-1975,人大制度名存實亡----1978年后健全與發展了人大制度;主要內容:指我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地區一切權利屬于人民的情況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依照法定程序,首先通過民主選舉產生人民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再以人民代表大會為基礎組織對它負責、受它監督的各級其它地區機關,組成統一協調的地區政權體系,共同行使地區權力。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一種特殊政治體制。
20.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內容?
答:(從簡)P146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長期堅持的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一項重要政策,也是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恰當政治途徑和形式。(1)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我國不可分割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都是中央領導下的一級地方地區機關,都受上級地區機關的領導;(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3)自治機關有權依照法律規定行使自治權(4)各民族一律平等。(5)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風俗習慣的自由。(6)自治機關有權管理本地方的財政、經濟,安排和管理各項建設事業以及發展本地方的文化建設,地區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7)自治機關有權依照地區的軍事制度和當地的實際需要,經國務院批準,組織本地方維護社會治安的公安部隊。
21.簡述我國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地區的歷史必然性。
答:(1)馬克思認為,無產階級在奪取政權后,確定地區結構形式時,首先要考慮到無產階級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2)我國自古以來是一個中央集權地區,各民族始終在統一地區生活。特別是在反帝反封建和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斗爭中,各民族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形成不可分離的關系。(3)我國民族呈現大雜居、小聚居的歷史情況(4)只有在統一地區里,才能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5)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依然威脅著我國,只有加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才能發展和鞏固革命建設成果。
22、地區象征的主要內容及含義?
答:(1)國旗:國旗旗面紅色代表革命,旗上五顆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征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2)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含義:表現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堅強意志和必勝的斗爭精神(3)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和齒輪,國徽中的天安門是我國五四運動的發源地,也是新中國成立的場所。天安門圖案體現了我國各族人民的革命傳統和新的民族精神,象征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