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30 中醫學基礎(一)(高綱1750)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高綱1750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綱02930 中醫學基礎(一) 南京中醫藥大學編(2018年)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辦公室《中醫學基礎》分兩部分:上篇中醫基礎理論和下篇診法辨證。上篇:中醫基礎理論通過本部分內容的學習,應考者應比較全面系統地掌握中醫學的基本特點、中醫學的哲學基礎(陰陽、五行)及藏象、氣血津液、經絡、病因、病機、防治原則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為學習后續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緒論【學習要求】1.掌握中醫學的基本特點。2.了解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考核內容】1.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2.中醫學的基本特點: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第1章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學習要求】1.掌握陰陽的基本概念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2.熟悉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考核內容】一、陰陽學說概說:陰陽的基本概念1.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陰陽對立,陰陽依存,陰陽消長,陰陽轉化2.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二、五行學說概說:五行的基本概念1.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五行的特性,事物的五行屬性,五行的生克制化,五行的非正常關系2.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第2章 藏象【學習要求】1.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掌握五臟及六腑共同的功能特點。掌握五臟的主要功能。掌握六腑的主要功能。掌握腦和女子胞的主要功能。2.熟悉五臟和形體官竅之間的特定關系。熟悉臟與臟、腑與腑、臟與腑之間的生理聯系。3.了解藏象學說的概念、形成和特點。了解奇恒之腑的概念。了解心包和命門學說。【考核內容】概述1.藏象的基本概念2.中醫學對內臟的分類:分為臟、腑和奇恒之腑3.藏象學說的形成和特點一、五臟(一)心1.心的主要功能:主血;藏神2.心與形體官竅的聯系附:心包絡(二)肺1.肺的主要功能:主氣,主通調水道,朝百脈、主治節2.肺與形體官竅的聯系(三)脾1.脾的主要功能:主運化;主統血2.脾與形體官竅的聯系(四)肝1.肝的主要功能:主疏泄;主藏血2.肝與形體官竅的聯系(五)腎l.腎的主要功能: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主水;主納氣;濡養、溫煦其他臟腑2.腎與形體官竅的聯系附:命門二、六腑1.膽:貯存和排泄膽汁2.胃:受納和腐熟水谷3.小腸: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4.大腸:傳化糟粕5.膀胱:貯存和排泄尿液6.三焦:通行元氣,運行水液;三焦部位的劃分及其功能特點三、奇恒之腑奇恒之腑的概念1.腦:腦的主要功能;腦與五臟的關系2.女子胞:女子胞的主要功能;女子胞與臟腑經脈的關系四、臟腑之間的關系1.臟與臟的關系2.腑與腑的關系3.臟與腑的關系第3章 氣血津液【學習要求】1.掌握氣的生理功能及分類,掌握元氣、宗氣、營氣、衛氣的生成、分布與主要功能。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運行和生理功能。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生成、輸布與排泄及其生理功能。2.熟悉氣、血、津液之間的關系。3.了解氣的基本概念、氣的生成、氣機的概念及氣運動的基本形式。【考核內容】一、氣1.氣的基本概念2.氣的生成3.氣的運動4.氣的功能:推動、溫養、防御、固攝、氣化5.氣的分類:元氣、宗氣、營氣、衛氣的生成、分布與主要功能二、血1.血的基本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功能4.血的運行三、津液1.津液的基本概念2.津液的生成、輸布與排泄3.津液的功能四、氣、血、津液之間的關系1.氣與血的關系2.氣與津液的關系3.血與津液的關系第4章 經絡【學習要求】1.掌握經絡的基本概念。掌握十二經脈的走向、交接、體表分布、表里關系、流注次序。掌握經絡的生理功能和奇經八脈的功能特點。2.熟悉經絡系統的組成。3.了解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的大體循行路線。了解經別、別絡、經筋與皮部的概念、循行分布及功能特點。了解經絡學說在病理、診斷、治療上的應用。【考核內容】概述:經絡、經絡學說的基本概念。一、經絡系統的組成1.經脈2.絡脈二、經絡的循行分布1.十二經脈的循行分布2.奇經八脈的循行分布附:經別、別絡、經筋、皮部的循行分布三、經絡的生理功能1.經絡的基本功能2.奇經八脈的功能特點附:經別、別絡、經筋、皮部的功能特點四、經絡學說的臨床應用第5章 病因【學習要求】1.掌握六淫的概念、六淫致病的一般特點、六淫各自的性質與致病特點。掌握七情內傷的概念及致病特點。掌握痰飲、瘀血的概念、形成和致病特點。2.熟悉癘氣的概念及其致病特點。3.了解飲食失宜、勞逸失當的致病特點。了解外傷病因的基本內容。【考核內容】概述:病因和病因學說的基本概念,中醫探求病因的方法一、外感病因(一)六淫六淫的概念及其致病的共同特點六淫各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1.風邪:風性輕揚開泄,善行而數變,主動,為百病之長2.寒邪:寒為陰邪、易傷陽氣,凝滯,收引3.暑邪:暑性炎熱,升散,多挾濕4.濕邪:濕性重濁,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黏滯,趨下5.燥邪:燥性干澀、易傷津液,易傷肺6.熱(火)邪:炎熱,易傷津耗氣,易生風動血,易內擾心神,易致瘡癰(二)癘氣1.癘氣的基本概念2.癘氣的致病特點:傳染性強,易于流行;發病急驟,病情較重;癥狀相似二、內傷病因1.七情內傷:七情內傷的基本概念;七情內傷的致病特點2.飲食失宜:饑飽失常;飲食不潔;飲食偏嗜3.勞逸失當:過勞;過逸三、其他病因1.外傷病因2.繼發病因:痰飲、瘀血的形成、致病特點第6章 病機【學習要求】1.掌握發病的基本原理。掌握邪正盛衰對虛實變化和疾病轉歸的影響。掌握陰陽偏盛、偏衰、互損、格拒和亡失的基本病機。2.了解氣血津液失常的基本病機。【考核內容】一、發病機理1.正氣不足是疾病發生的內在根據2.邪氣侵犯是疾病發生的重要條件二、病變機理1.邪正盛衰:邪正盛衰與虛實變化;邪正盛衰與疾病轉歸2.陰陽失調:陰陽偏盛;陰陽偏衰;陰陽互損;陰陽格拒;陰陽亡失3.氣血津液失常:氣的失常;血的失常;津液代謝失常第7章 防治原則【學習要求】掌握預防的基本原則。掌握治病求本、扶正祛邪、標本先后、正治反治、調整陰陽和因人因地因時制宜等治則。【考核內容】一、預防原則1.未病先防:增強正氣,提高機體抗邪能力;外避病邪,防止邪氣侵害2.既病防變:早期診治;先安未受邪之地二、治療原則治則的基本概念,治病求本1.扶正祛邪2.標本先后3.正治反治4.調整陰陽5.因人因地因時制宜可能出現的考試題型: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論述題附:題型舉例一、單項選擇題1.藏于腎中,以三焦為道路,布散全身的是( )A.元氣 B.宗氣 C.營氣 D.衛氣二、填空題1.中醫學的基本特點包括整體觀念和。三、名詞解釋1.五行四、論述題1.試述脾主運化的生理功能及主要病理變化。下篇:診法辨證通過本部分內容的學習,應考者應熟悉診法、辨證的含義,癥、證、病的概念及其相互關系;掌握問診、望診、聞診、切診的基本知識,八綱、氣血津液、臟腑等辨證的基本內容;了解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的基本內容。第1章 概論【學習要求】1.熟悉診法辨證的主要內容,診法辨證的基本原理。2.了解診法辨證的學習方法。【考核內容】1.診法辨證的含義。2.診法辨證的主要內容:診法、辨證、病案,癥、病、證的概念。3.診法辨證的基本原理。4.學習診法辨證的方法。第2章 問診【學習要求】1.掌握問現在癥的主要內容,背誦《十問歌》。2.了解問診的一般情況、個人生活史與家族史等與疾病的關系。【考核內容】1.問診的內容:一般情況、主訴、現病史、既往史、個人生活史、家族史的含義,詢問的意義,詢問的方法與要求。2.問現在癥:問寒熱、問汗、問疼痛、問睡眠、問飲食口味、問二便、問經帶、問小兒等的內容,常見癥狀的表現及臨床意義。第3章 望診【學習要求】1.掌握望神、望色、望舌的方法、異常表現及其臨床意義。2.熟悉望診的原理,望舌的原理。熟悉望形、望態、望頭面五官、望皮膚、望小兒指紋、望痰的方法、異常表現及其臨床意義。3.了解望軀體、望四肢、望二陰的異常表現及其臨床意義。【考核內容】1.望診的概念,望診的內容。2.全身望診: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志錯亂的表現及其臨床意義。望色:常色、病色的特征,五色主病。望形:異常形體的表現及其臨床意義望態:異常姿態的表現及其臨床意義。3.局部望診:望頭面、五官、軀體、四肢、二陰、皮膚等異常表現及其臨床意義。4.望排出物:望痰涎、嘔吐物、二便等異常表現及其臨床意義。5.望小兒食指絡脈:正常小兒食指絡脈。病理小兒食指絡脈的臨床意義。6.望舌:望舌原理、內容、方法和注意事項,舌面分部,正常舌象及其生理變異。望舌質:舌神、舌色、舌形、舌態的特征及臨床意義。望舌苔:苔質、苔色的特征及臨床意義。望舌的綜合應用與臨床意義。第4章 聞診【學習要求】1.掌握發聲、語言、呼吸異常以及咳嗽、嘔吐、呃逆、噯氣、太息、腸鳴等的特征及臨床意義。2.熟悉聞診的含義,嗅口氣、排泄物之氣的臨床意義。3.了解其他病理氣味的臨床意義。【考核內容】1.聽聲音:正常聲音。病變聲音的特征及臨床意義。2.嗅氣味:病體氣味、病室氣味的特征及臨床意義。第5章 切診【學習要求】1.掌握寸口診脈的方法,正常脈象的特征,常見脈象的特征及臨床意義,相兼脈的組合原則與主病規律。2.熟悉脈診的原理,脈象的生理變異。熟悉婦人脈、小兒脈的特點。熟悉按診的方法,按胸腹的內容及意義。3.了解按診的意義,按肌膚、按手足、按俞穴的內容及臨床意義。【考核內容】1.脈象形成的原理,診脈的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項。2.正常脈象:正常脈象的含義、特點,正常脈象的生理變異。3.常見病脈(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洪脈、細脈、滑脈、澀脈、弦脈、緊脈、緩脈、濡脈、弱脈、微脈、促脈、結脈、代脈等19種脈)的脈象特征及臨床意義。4.脈象類比與相兼。5.診婦人脈和小兒脈。6.脈診的臨床意義。7.按診的方法、注意事項。8.按診的內容、異常表現及臨床意義。第6章 八綱辨證【學習要求】1.掌握八綱基本證的概念、臨床表現、辨證要點及相關證的鑒別。2.熟悉八綱、八綱辨證,八綱證候相兼、錯雜、真假、轉化等概念。熟悉各證候的主癥分析。【考核內容】1.八綱、八綱辨證的概念,八綱辨證的意義。2.表里辨證:表證、里證、半表半里證的概念、臨床表現、主癥分析、辨證要點、鑒別要點。3.寒熱辨證:寒證、熱證的概念、臨床表現、主癥分析、辨證要點、鑒別要點。4.虛實辨證:實證、虛證的概念、臨床表現、主癥分析、辨證要點、鑒別要點。5.陰陽辨證:陰證、陽證的概念、臨床表現、主癥分析、辨證要點、鑒別要點。6.八綱證候相兼、錯雜、真假、轉化的含義、臨床表現、鑒別要點。第7章 病性辨證【學習要求】1.掌握辨陰陽虛損證候、辨氣血證候、辨津液證候各證的概念、臨床表現、辨證要點。2.熟悉病性及病性辨證的概念。熟悉辨陰陽虛損證候、辨氣血證候、辨津液證候各證的主癥分析。3.了解辨六淫證候各證的概念與臨床表現。【考核內容】1.病性及病性辨證的概念。2.辨六淫證候:六淫證候的概念、臨床表現、主癥分析、辨證要點。3.辨陰陽虛損證候:陰陽虛損證候的概念、臨床表現、主癥分析、辨證要點。4.辨氣血證候:氣血證候的概念、臨床表現、主癥分析、辨證要點。5.辨津液證候:津液證候的概念、臨床表現、主癥分析、辨證要點。第8章 病位辨證【學習要求】1.掌握各臟腑常見證的概念、臨床表現、辨證要點及相關證的鑒別。2.熟悉臟腑辨證的概念、意義、運用范疇。熟悉各臟腑證的病變范圍、常見癥狀。熟悉各臟腑常見證的主癥分析。熟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的適用范圍;熟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各常見證的概念、辨證要點。3.了解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各常見證的臨床表現、主癥分析。了解六經病證、衛氣營血病證、三焦病證的傳變規律。【考核內容】1.臟腑辨證的概念、適用范圍和意義,臟腑辨證的基本方法。2.心與小腸病證的病變范圍、常見癥狀、病機特點;心與小腸病常見證的概念、臨床表現、主癥分析、辨證要點。3.肺與大腸病證的病變范圍、常見癥狀、病機特點;肺與大腸病常見證的概念、臨床表現、主癥分析、辨證要點。4.脾胃病證的病變范圍、常見癥狀、病機特點;脾與胃病常見證的概念、臨床表現、主癥分析、辨證要點。5.肝膽病證的病變范圍、常見癥狀、病機特點;肝與膽病常見證的概念、臨床表現、主癥分析、辨證要點。6.腎與膀胱病證的病變范圍、常見癥狀、病機特點;腎與膀胱病常見證的概念、臨床表現、主癥分析、辨證要點。7.臟腑兼證的概念,常見臟腑兼證的概念、臨床表現、主癥分析、辨證要點。8.六經辨證的概念,六經各證的概念、臨床表現、主癥分析、辨證要點,六經病證的傳變。9.衛氣營血辨證的概念,衛、氣、營、血各證的概念、臨床表現、主癥分析、辨證要點,衛氣營血證的傳變。10.三焦辨證的概念,上焦、中焦、下焦各證的概念、臨床表現、主癥分析、辨證要點,三焦病證的傳變。可能出現的考試題型: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附:題型舉例一、單項選擇題1.舌色淡白而有裂紋,多屬( )A.陽虛 B.血虛 C.陰虛 D.熱盛津傷二、填空題1.久病重病患者,原面色蒼白,忽見顴紅如妝,游移不定,多為證。三、名詞解釋1.表證四、簡答題1.簡述弦脈的脈象特征及臨床意義。五、論述題1.試述燥邪犯肺證與肺陰虛證臨床表現的異同。本書使用教材:《中醫學基礎》(第2版),何文彬、吳承玉主編,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