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strike id="jbj1b"><i id="jbj1b"><del id="jbj1b"></del></i></strike>
<strike id="jbj1b"></strike>
<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span>
<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
<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strike id="jbj1b"></strike>
<strike id="jbj1b"><dl id="jbj1b"><del id="jbj1b"></del></dl></strike>
<span id="jbj1b"><noframes id="jbj1b"><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video id="jbj1b"><strike id="jbj1b"></strike></video></span>
<ruby id="jbj1b"></ruby>
<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span>
<span id="jbj1b"><video id="jbj1b"><strike id="jbj1b"></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video id="jbj1b"></video></span><strike id="jbj1b"></strike>
<th id="jbj1b"><video id="jbj1b"><ruby id="jbj1b"></ruby></video></th><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備考 - 自考問一問

28097 西方文論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江蘇教育學院編

  第一章 導論 西方文學理論發展歷程

  19世紀以前西方文藝理論發展歷程的主要階段。1、古希臘文藝理論的創立,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在西方文藝理論發展史上的奠基作用。2、羅馬古典主義理論。3、文藝復興時期文藝理論的三種類型及涉及的主要問題。4、17世紀法國新古典主理論和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文藝理論的開拓。5、19世紀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文藝理發展情況。

  20世紀西方文藝理論的主要流派。1、文藝心理學流派。克羅奇的直覺主義和象征主義理論;弗洛依德的清神分析理論;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和原型批評。2、文藝本體論流派。俄國形式主義理論;英美新批評派理論:法國結構主義理論。3、文藝接受學流派。現象學文藝美學觀;闡釋學文藝理論;接受學文藝理論。4、文藝社會文化批判流派。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新歷史主義詩學。

  第二章 柏拉圖的文藝思想

  (一)柏拉圖的文藝理論

  1、柏拉圖文藝思想的理論基礎——理式論。2、柏拉圖的“摹仿說”。3、柏拉圖的“迷狂說”4、柏拉圖的文藝社會功用論。

  (二)柏拉圖文藝思想中的積極因素

  1、從文藝心理的角度對創作主體的強調。2、創作中靈感與天才的合理成分。3、藝術美感的作用。4、文藝思想中的辯證法因素;對藝術作品結構提出的有機統一的原則;文章布局的兩個法則;創作與欣賞辯證關系。

  (三)柏拉圖文藝思想對后世的影響

  1、古羅馬時期的朗吉努斯。2、中世紀的新柏拉圖主義。3、啟蒙運動和浪漫主義的文學理論。4、20世紀以來文學理論與柏拉圖理論的淵源關系。

  第三章 亞里士多德和他的《詩學》

  (一)《詩學》中的一般藝術原理

  1、《詩學》的基本內容及其方法。2、亞里士多摹仿說。3、亞里士多德的藝術功用論。

  (二)《詩學》的戲劇觀

  1、悲劇的特性。2、悲劇主角的過失說。3、悲劇的卡塔西斯作用。

  (三)《詩學》的局局限性

  1、奴隸主貴族階級的偏見。2、適度、中庸之道的奴隸主階級的審美理想和生活理想。3、關于藝術起源于“摹仿的天性”的唯心的形而上學的雜質。4、兩個方面的片面性。

  (四)《詩學》的地位和影響

  《詩學》是西方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體系的文藝理論著作,是古希臘進步文藝思想的結晶,長期以來一直是西方文藝美學概念、命題的根據,是西方現實主義文學理論的源頭。

  第四章 賀拉斯及其《詩藝》    (一)《詩藝》的主要文藝思想

  1、繼承古希臘摹仿說的傳統。2、提出古典主義的詩學原則。3、闡述了寓教于樂的藝術功用。4、詩人論。

  (二)《詩藝》對后的影響

  “合式”原則對中世紀的影響;對新古典主義的布瓦洛的影響;“寓教于樂”思想的影響。

  第五章 布瓦洛的《詩的藝術》

  (一)《詩的藝術》的主要內容及理論體系

  布瓦洛提出古典主義理論的四方面的內容。理性原則是他的詩歌理論的出發點,是古典主義理論的基礎。古典主義的理性即封建道德規范;摹仿自然是文藝的基本任務,是對古希臘文藝理論的繼承,但其自然是經過理性濾過的、凈化了的自然,實際上就是理性的化身;布瓦洛強調摹仿自然的最好辦法是摹仿古人。其人物“定型說”和“類型說”;其為古典主義制訂的“三一律”是對亞里士多德《詩學》的曲解。

  (二)《詩的藝術》的合理因素和局限

  《詩的藝術》強調藝術的真實性,要求作家要“善于觀察人”的現實主義主張的合理因素和形而上學,保守傾向的局限。

  第六章 狄德羅的《論戲劇藝術》與《繪畫論》

  (一)《論戲劇藝術》

  嚴肅喜劇的提出;嚴肅喜劇的性質及其作用;要求打破悲喜劇的嚴格界限,悲喜混雜,描寫市民家庭日常生活,以普通人的形象代替貴族人物,具有“市民和家庭”的性質,內容必須真實、自然。堅持戲劇的道德教育作用;嚴肅喜劇必須“致力于嚴格地表現自然”,達到“真實”和“逼真”的統一;人物的性格是由情境決定的,嚴肅喜劇所要描寫的主要不是性格而是情境;嚴肅喜劇的表現形式。

  (二)《繪畫論》

  批判古典主義的矯揉造作,提出了現實主義藝術主張。強調藝術必須以自然的真為基礎;藝術對于自然必須有所選擇;藝術描寫主應該創造出典型人物;藝術鑒賞力來自于日常的生活經驗。

  第七章 萊辛的《拉奧孔》和《漢堡劇評》

  (一)《拉奧孔》

  1、空間藝術和時間藝術的特殊規律。2、時間性與空間的辯證關系3、美的規律與表現“有人氣的英雄”。

  (二)《漢堡劇評》

  1、關于市民劇的理論。2、戲劇的審美教育功能。3、戲劇人物性格論。

  第八章 康德及其《判斷力批判》

  審美判斷。康德對文藝本質的論述。文藝是“自然的游戲”是指通過形象對理性的不受任何障礙的自由的觀照。自由的游戲的本質特征是無目的合目的性。“美的藝術作品里的合目的性,盡管它也是有意圖的,卻須象似無意圖的,這就是說,美的藝術須被看作是自然,盡管人們知道它是藝術。”  審美觀念的含義;創造的想象力;天才論;  在歐洲文藝理論史上的地位、影響。

  第九章 《歌德談話錄》與歌德的文藝觀

  文藝與現實生活的關系。現實生活是文學的基礎,文學作品來自現實生活;藝術與自然的關系;藝術家與自然的雙重關系。  歌德對古典主義的充分肯定和對“軟弱的、感傷的、病態的”浪漫主義的批評。  歌德關于創作規律的論述。為一般而找特殊和在特殊中顯出一般這兩條不同的創作路線的本質區別;藝術的真正生命在于對個別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藝術家筆下的個別應是“顯出特征整體”,優美的,生氣灌注的整體;整體的含義。  歌德論風格與人格的關系;藝術風格的主客觀因素;對民族文學的提倡和世界文學概念的提出。

  第十章 席勒的文藝觀和他的《論素樸的詩與感傷的詩》

  席勒文藝理論研究的出發點。

  (一)《論素樸的詩與感傷的詩》

  1、素樸的詩與感傷的詩的起源。2、素樸的詩與感傷詩的區別。3、素樸的詩與感傷詩的優劣。4、素樸的詩與感傷詩的結合。5、感傷詩的種類。

  (二)《論美》和《美育書簡》

  1、藝術美問題。2、游戲說。3、審美教育。

  (三)席勒文藝思想的地位、貢獻和局限性。

  第十一章 黑格爾和他的《美學》

  (一)黑格爾《美學》在方法論上的特點是運用辯證法來研究文藝美學,堅持歷史的觀點和邏輯系統的觀點的統一。  (二)關于美的定義:“美是理念的感性的顯現”。理念的含義,與柏拉圖的理論的區別;藝術美的本質所包含的內容。  (三)理想性格說。1、理想性格是一個具有各種屬性的活的整體。2、理想性格應有某一種性格作為統治方面的主導性格,使性格具有更大的明確性。3、理想性格還應具有本身一貫的堅定性,使人物“具有一種一貫忠實與它自己的情致所顯現的力量和堅定性”  (四)黑格爾把世界藝術發展的歷史分為三種類型:象征型藝術;古典型藝術;浪漫型藝術。他的藝術史觀的合理成分和局限。  (五)黑格爾提出三種掌握世界的方式。詩的分類以及關于史詩,抒情詩和劇詩特點的論述。  (六)黑格爾的悲劇理論。運用對立統一的矛盾法則解釋悲劇沖突,提示悲劇的實質;戲劇沖突的三種形式;精神本身的差異而產生的分裂,形成的沖突是形成悲劇的真正沖突;悲劇的基礎、悲劇沖突的根源及結果;馬恩的看法。

  第十二章 泰納的《藝術哲學》

  文化藝術的發展取決于種族、環境、時代三個要素。種族的涵義:民族性是民族永恒的本能,是文學藝術發展的永久的“內在的動力”:環境的涵義;環境是構成精神文化的一種巨大的外力,文學藝術的興衰應從客觀環境中尋找決定因素:社會環境、精神狀態與藝術創作的關系;時代的涵義;精神氣候對文藝術的作用。  藝術要表現事物的主要特征,即事物的本質,特征說體現了他的典型觀;衡量藝術品價值的三條尺度。    第十三章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文藝觀

  (一)文藝觀的心理學基礎

  1、心理解剖學說。意識、前意識、無意識層面;三者之間的關系。2、人格結構論。本我、自我、超我的具體涵義。3、本能理論。早期的與晚期的區別。

  (二)文藝思想及文藝批評

  1、藝術是原欲的升華論。2、關于創作的動機。3、創作回憶說。4、作家與作品中人物的同一說。5、文藝批評的實踐與方法。

  (三)影響與借鑒

  1、對西方現代文藝思潮的影響。2、文藝批評方法論上的借鑒。

  第十四章 伍爾芙的“現代小說”理論    意識流小說的特征及其產生和發展過程;它的產生與現代心理學、現代哲學的關系。  伍爾芙對傳統小說的批評,三個方面的主要觀點;關于“時代變化”、“人物中心”和“內在真實”的論說。其主要觀點對現代小說的影響。

  第十五章 薩特爾及其《為什么寫作》   存在主義文藝理論的哲學基礎,薩特爾的存在主義哲學所探計的主要問題;新的人學與人學的文學。  《為什么寫作》中的幾個理論觀點。創作與現實的關系;藝術的社會作用;創作與閱讀的關系。

  第十六章 什克洛夫斯基及其《關于散文理論》

  文藝自主性;文藝研究的兩種方式;對兩種流行觀點的批評。反常化;反常化的實質;反常化的作用與藝術的目的。藝術程序;什么是藝術程序,它為藝術技巧的關系;藝術程序的目的與作用。藝術形式;批評內容與形式的傳統劃分;形式取代內容、形式為自己創造內容提法的合理因素與局限。影響;布拉格學派;法國結構主義;接受理論。

  第十七章 雅可布遜的語言學詩學觀

  詩功能論;隱喻與換喻;對等原理分析(從語音到語義);語法結構分析。

  教材

  《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江蘇教育學院編

  第一章 導論 西方文學理論發展歷程

  19世紀以前西方文藝理論發展歷程的主要階段。1、古希臘文藝理論的創立,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在西方文藝理論發展史上的奠基作用。2、羅馬古典主義理論。3、文藝復興時期文藝理論的三種類型及涉及的主要問題。4、17世紀法國新古典主理論和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文藝理論的開拓。5、19世紀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文藝理發展情況。

  20世紀西方文藝理論的主要流派。1、文藝心理學流派。克羅奇的直覺主義和象征主義理論;弗洛依德的清神分析理論;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和原型批評。2、文藝本體論流派。俄國形式主義理論;英美新批評派理論:法國結構主義理論。3、文藝接受學流派。現象學文藝美學觀;闡釋學文藝理論;接受學文藝理論。4、文藝社會文化批判流派。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新歷史主義詩學。

  第二章 柏拉圖的文藝思想

  (一)柏拉圖的文藝理論

  1、柏拉圖文藝思想的理論基礎——理式論。2、柏拉圖的“摹仿說”。3、柏拉圖的“迷狂說”4、柏拉圖的文藝社會功用論。

  (二)柏拉圖文藝思想中的積極因素

  1、從文藝心理的角度對創作主體的強調。2、創作中靈感與天才的合理成分。3、藝術美感的作用。4、文藝思想中的辯證法因素;對藝術作品結構提出的有機統一的原則;文章布局的兩個法則;創作與欣賞辯證關系。

  (三)柏拉圖文藝思想對后世的影響

  1、古羅馬時期的朗吉努斯。2、中世紀的新柏拉圖主義。3、啟蒙運動和浪漫主義的文學理論。4、20世紀以來文學理論與柏拉圖理論的淵源關系。

  第三章 亞里士多德和他的《詩學》

  (一)《詩學》中的一般藝術原理

  1、《詩學》的基本內容及其方法。2、亞里士多摹仿說。3、亞里士多德的藝術功用論。

  (二)《詩學》的戲劇觀

  1、悲劇的特性。2、悲劇主角的過失說。3、悲劇的卡塔西斯作用。

  (三)《詩學》的局局限性

  1、奴隸主貴族階級的偏見。2、適度、中庸之道的奴隸主階級的審美理想和生活理想。3、關于藝術起源于“摹仿的天性”的唯心的形而上學的雜質。4、兩個方面的片面性。

  (四)《詩學》的地位和影響

  《詩學》是西方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體系的文藝理論著作,是古希臘進步文藝思想的結晶,長期以來一直是西方文藝美學概念、命題的根據,是西方現實主義文學理論的源頭。

  第四章 賀拉斯及其《詩藝》    (一)《詩藝》的主要文藝思想

  1、繼承古希臘摹仿說的傳統。2、提出古典主義的詩學原則。3、闡述了寓教于樂的藝術功用。4、詩人論。

  (二)《詩藝》對后的影響

  “合式”原則對中世紀的影響;對新古典主義的布瓦洛的影響;“寓教于樂”思想的影響。

  第五章 布瓦洛的《詩的藝術》

  (一)《詩的藝術》的主要內容及理論體系

  布瓦洛提出古典主義理論的四方面的內容。理性原則是他的詩歌理論的出發點,是古典主義理論的基礎。古典主義的理性即封建道德規范;摹仿自然是文藝的基本任務,是對古希臘文藝理論的繼承,但其自然是經過理性濾過的、凈化了的自然,實際上就是理性的化身;布瓦洛強調摹仿自然的最好辦法是摹仿古人。其人物“定型說”和“類型說”;其為古典主義制訂的“三一律”是對亞里士多德《詩學》的曲解。

  (二)《詩的藝術》的合理因素和局限

  《詩的藝術》強調藝術的真實性,要求作家要“善于觀察人”的現實主義主張的合理因素和形而上學,保守傾向的局限。

  第六章 狄德羅的《論戲劇藝術》與《繪畫論》

  (一)《論戲劇藝術》

  嚴肅喜劇的提出;嚴肅喜劇的性質及其作用;要求打破悲喜劇的嚴格界限,悲喜混雜,描寫市民家庭日常生活,以普通人的形象代替貴族人物,具有“市民和家庭”的性質,內容必須真實、自然。堅持戲劇的道德教育作用;嚴肅喜劇必須“致力于嚴格地表現自然”,達到“真實”和“逼真”的統一;人物的性格是由情境決定的,嚴肅喜劇所要描寫的主要不是性格而是情境;嚴肅喜劇的表現形式。

  (二)《繪畫論》

  批判古典主義的矯揉造作,提出了現實主義藝術主張。強調藝術必須以自然的真為基礎;藝術對于自然必須有所選擇;藝術描寫主應該創造出典型人物;藝術鑒賞力來自于日常的生活經驗。

  第七章 萊辛的《拉奧孔》和《漢堡劇評》

  (一)《拉奧孔》

  1、空間藝術和時間藝術的特殊規律。2、時間性與空間的辯證關系3、美的規律與表現“有人氣的英雄”。

  (二)《漢堡劇評》

  1、關于市民劇的理論。2、戲劇的審美教育功能。3、戲劇人物性格論。

  第八章 康德及其《判斷力批判》

  審美判斷。康德對文藝本質的論述。文藝是“自然的游戲”是指通過形象對理性的不受任何障礙的自由的觀照。自由的游戲的本質特征是無目的合目的性。“美的藝術作品里的合目的性,盡管它也是有意圖的,卻須象似無意圖的,這就是說,美的藝術須被看作是自然,盡管人們知道它是藝術。”  審美觀念的含義;創造的想象力;天才論;  在歐洲文藝理論史上的地位、影響。

  第九章 《歌德談話錄》與歌德的文藝觀

  文藝與現實生活的關系。現實生活是文學的基礎,文學作品來自現實生活;藝術與自然的關系;藝術家與自然的雙重關系。  歌德對古典主義的充分肯定和對“軟弱的、感傷的、病態的”浪漫主義的批評。  歌德關于創作規律的論述。為一般而找特殊和在特殊中顯出一般這兩條不同的創作路線的本質區別;藝術的真正生命在于對個別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藝術家筆下的個別應是“顯出特征整體”,優美的,生氣灌注的整體;整體的含義。  歌德論風格與人格的關系;藝術風格的主客觀因素;對民族文學的提倡和世界文學概念的提出。

  第十章 席勒的文藝觀和他的《論素樸的詩與感傷的詩》

  席勒文藝理論研究的出發點。

  (一)《論素樸的詩與感傷的詩》

  1、素樸的詩與感傷的詩的起源。2、素樸的詩與感傷詩的區別。3、素樸的詩與感傷詩的優劣。4、素樸的詩與感傷詩的結合。5、感傷詩的種類。

  (二)《論美》和《美育書簡》

  1、藝術美問題。2、游戲說。3、審美教育。

  (三)席勒文藝思想的地位、貢獻和局限性。

  第十一章 黑格爾和他的《美學》

  (一)黑格爾《美學》在方法論上的特點是運用辯證法來研究文藝美學,堅持歷史的觀點和邏輯系統的觀點的統一。  (二)關于美的定義:“美是理念的感性的顯現”。理念的含義,與柏拉圖的理論的區別;藝術美的本質所包含的內容。  (三)理想性格說。1、理想性格是一個具有各種屬性的活的整體。2、理想性格應有某一種性格作為統治方面的主導性格,使性格具有更大的明確性。3、理想性格還應具有本身一貫的堅定性,使人物“具有一種一貫忠實與它自己的情致所顯現的力量和堅定性”  (四)黑格爾把世界藝術發展的歷史分為三種類型:象征型藝術;古典型藝術;浪漫型藝術。他的藝術史觀的合理成分和局限。  (五)黑格爾提出三種掌握世界的方式。詩的分類以及關于史詩,抒情詩和劇詩特點的論述。  (六)黑格爾的悲劇理論。運用對立統一的矛盾法則解釋悲劇沖突,提示悲劇的實質;戲劇沖突的三種形式;精神本身的差異而產生的分裂,形成的沖突是形成悲劇的真正沖突;悲劇的基礎、悲劇沖突的根源及結果;馬恩的看法。

  第十二章 泰納的《藝術哲學》

  文化藝術的發展取決于種族、環境、時代三個要素。種族的涵義:民族性是民族永恒的本能,是文學藝術發展的永久的“內在的動力”:環境的涵義;環境是構成精神文化的一種巨大的外力,文學藝術的興衰應從客觀環境中尋找決定因素:社會環境、精神狀態與藝術創作的關系;時代的涵義;精神氣候對文藝術的作用。  藝術要表現事物的主要特征,即事物的本質,特征說體現了他的典型觀;衡量藝術品價值的三條尺度。    第十三章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文藝觀

  (一)文藝觀的心理學基礎

  1、心理解剖學說。意識、前意識、無意識層面;三者之間的關系。2、人格結構論。本我、自我、超我的具體涵義。3、本能理論。早期的與晚期的區別。

  (二)文藝思想及文藝批評

  1、藝術是原欲的升華論。2、關于創作的動機。3、創作回憶說。4、作家與作品中人物的同一說。5、文藝批評的實踐與方法。

  (三)影響與借鑒

  1、對西方現代文藝思潮的影響。2、文藝批評方法論上的借鑒。

  第十四章 伍爾芙的“現代小說”理論    意識流小說的特征及其產生和發展過程;它的產生與現代心理學、現代哲學的關系。  伍爾芙對傳統小說的批評,三個方面的主要觀點;關于“時代變化”、“人物中心”和“內在真實”的論說。其主要觀點對現代小說的影響。

  第十五章 薩特爾及其《為什么寫作》   存在主義文藝理論的哲學基礎,薩特爾的存在主義哲學所探計的主要問題;新的人學與人學的文學。  《為什么寫作》中的幾個理論觀點。創作與現實的關系;藝術的社會作用;創作與閱讀的關系。

  第十六章 什克洛夫斯基及其《關于散文理論》

  文藝自主性;文藝研究的兩種方式;對兩種流行觀點的批評。反常化;反常化的實質;反常化的作用與藝術的目的。藝術程序;什么是藝術程序,它為藝術技巧的關系;藝術程序的目的與作用。藝術形式;批評內容與形式的傳統劃分;形式取代內容、形式為自己創造內容提法的合理因素與局限。影響;布拉格學派;法國結構主義;接受理論。

  第十七章 雅可布遜的語言學詩學觀

  詩功能論;隱喻與換喻;對等原理分析(從語音到語義);語法結構分析。

  教材

  《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99热在线这里只有精品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