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strike id="jbj1b"><i id="jbj1b"><del id="jbj1b"></del></i></strike>
<strike id="jbj1b"></strike>
<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span>
<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
<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strike id="jbj1b"></strike>
<strike id="jbj1b"><dl id="jbj1b"><del id="jbj1b"></del></dl></strike>
<span id="jbj1b"><noframes id="jbj1b"><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video id="jbj1b"><strike id="jbj1b"></strike></video></span>
<ruby id="jbj1b"></ruby>
<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span>
<span id="jbj1b"><video id="jbj1b"><strike id="jbj1b"></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video id="jbj1b"></video></span><strike id="jbj1b"></strike>
<th id="jbj1b"><video id="jbj1b"><ruby id="jbj1b"></ruby></video></th><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備考 - 自考問一問

02100 地理科學導論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江蘇省教育學院編(高綱號 0809)

一、課程性質及其設置目的與要求

(一)課程性質和特點

《地理科學導論》課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地理教育專業(獨立本科)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其任務是通過本課學習,了解現代地理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研究方法、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學術思想,認識現代地理學的學術地位、學術領域、社會影響和發展概貌,為本專業的學習打基礎。

(二)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本課程由四大部分組成,學習本課程要求在對地球系統了解的基礎上去掌握地理空間規律,從而理解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并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地理科學思想和方法。具體要求如下: 1、了解地球系統的宇宙環境及其影響、地球整體性質及表層系統的組成。 2、理解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密切關系,初步掌握人地關系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文化生態理論等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 3、了解地理科學的發展簡況,掌握和理解地理學思想流派、研究對象、科學性質、體系、特征,地理科學的方法以及現代地理學的發展趨勢。

(三)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聯系

本課程是對地理科學總體的概述,是學習地理科學專業的引導,與其他專業課程相比,著重從整體上來認識地理科學的體系特征、理論、思想、方法。學習本課程,為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打基礎。二、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地球系統

(一)課程內容

本章介紹了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的運動及其地理效應、地球表層的結構、物質循環和能量轉換。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了解地理的宇宙環境,地球的整體性質。 掌握:宇宙因素的地理效應、地球的演化和運動,地球表層系統。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宇宙的構成,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狀、大小、物理性質、化學成分。 2、掌握:宇宙因素的地理效應,地理的自轉和公轉運動,地理坐標與時間,地球演化的過程和特征,地球表層的構造,能量轉換和物質循環,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第二章地理空間

(一)課程內容

本章介紹地理空間規律,區位理論,行為地理理論,區域理論,地緣理論。

(二)學習要求

理解并掌握地理空間的基本規律,主要的區位理論、區域理論、行為地理理論和地緣理論。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地域分異規律,垂直帶性、非地帶性、非產業區位,行為地理理論,地緣理論。 2、掌握:緯度地帶性,海陸梯度帶性,區位的概念、特點;產業區位論,中心地理論,區域的概念、特征,區域發展理論,區域演化理論,近代地緣政治思想,中國的地緣戰略。 第三章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

(一)課程內容

本章從介紹人地關系的基本理論入手,重點是介紹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形成內涵及現代研究的成果,并進一步從文化生態理論的角度來認識人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二)學習要求

領會并掌握人地關系的主要思想和理論,對人地關系認識的發展過程,并對主要思想和理論進行評述,重點掌握可持續發展理論和文化生態理論。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人類文明與環境的關系,進化與環境的關系,發展與環境的關系,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現代地理學對可持續發展的研究;文化生態學的研究問題,文化整合。 2、掌握:地理環境決定論,“國家有機體”、“生態空間”思想,共生理論、環境容量思想,新發展理論,文明的擴散、遷移與環境,文化整合的因素與過程。 3、熟練掌握: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基本原則、本質特征,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中國生態文化區,世界文化區。 第四章地理科學思想方法

(一)課程內容

本章是本課程的重點內容,主要講述地理科學發展的簡史、思想流派,地理科學研究對象、性質、任務、作用、方法及地理科學發展的趨勢。

(二)學習要求

了解和掌握地理學發展的三個階段,地理科學的思想的五大流派,地理科學的研究對象、性質、學科體系、科學方法論,地理科學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以及現代地理科學發展面臨的挑戰和任務,從而對地理科學的形成、發展、重要作用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西歐北美近代地理學的發展和主要代表人物,俄羅斯及前蘇聯的近代地理學。 2、掌握:中國古代地理學的主要成就;中國近代地理學;現代地理學的行為革命,生態思潮,統一地理學,大地理學思潮,地理科學的研究對象,地理科學的體系、地理科學的方法論,地理科學與科學文化的發展,現代地理科學面臨的挑戰。 3、熟練掌握:近代地理學的創立;現代地理學的理論革命、計量革命和信息革命;地理科學的區域學派、景觀學派、環境生態學派、空間學派、社會學派;地理科學的特征;地理科學的研究方法;地理科學與社會經濟建設;現代地理學的特征,重大研究任務,中國現代地理科學發展的展望。三、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一)關于“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中的有關說明

在大綱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領會”、“掌握”、“熟練掌握”等三個能力層次,它們之間是遞進等級關系,后者必須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它們的含義是: 領會:要求應考者能夠記憶本課程中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概念,并能夠領會和理解本課程中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內涵與外延,熟悉其內容要點和它們之間的區別聯系,并能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確的解釋、說明和闡述。 掌握:要求應考者應該掌握的課程中的知識點。 熟練掌握:要求應考者必須掌握的課程中的重要知識點。

(二)自學教材

本課程使用教材為:《地理科學導論》,白光潤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三)自學方法的指導

本課程作為一門課程,內容多、難度大,應考者在自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學習前,應仔細閱讀課程大綱的第一部分,了解課程的性質、地位和任務,熟知課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課程與有關課程的聯系,使以后的學習能緊緊圍繞課程的基本要求。 2、在閱讀某一章教材內容前,應先認真閱讀大綱中關于該章的考核知識點、自學要求和考核,注意對各知識點的能力層次要求,以便在閱讀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3、閱讀教材時,應根據大綱要求,要逐段細讀,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個知識點,對基本概念必須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須牢固掌握,在閱讀中遇到個別細節問題不清楚,在不影響繼續學習的前提下,可暫時擱置。 4、學完教材的每一章內容后,應認真完成教材中的習題和思考題,這一過程可幫助應考者理解、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 關于命題和考試的若干規定

1、本大綱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條細目都是考試的內容,試題覆蓋到章,適當突出重點章節,加大重點內容的覆蓋密度。 2、試卷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領會”20%;“掌握”40%;“熟練掌握”為40%。 3、試題難易程度分為四檔:易、較易、較難、難,這四檔在各份試卷中所占的比例為2:3:3:2。 4、本課程考試試卷可能采用的題型有: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及分析論述題等類型(見附錄)。 5、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評分采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附錄 題型舉例

一、單項選擇題

近代地理學創立于: A、18世紀中期 B、19世紀初 C、19世紀中期 D、20世紀初

二、填空題

巖石圈分三個圈,上層是沉積巖層,中層是硅鋁層,下層是。

三、名詞解釋

地理物象

四、簡答題

簡述地球系統的演化特征。

五、分析論述題

試分析中國現代地理科學的走向。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99热在线这里只有精品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