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41 動物營養與飼料(高綱1135)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高綱1135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綱27841 動物營養與飼料揚州大學編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辦公室一、課程性質及其設置目的與要求(一)課程性質和特點動物營養與飼料課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畜牧獸醫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其任務是培養應考者系統地學習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的基本知識,了解和掌握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深刻認識動物營養與飼料學在現代畜牧獸醫科技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為畜牧業在我國的發展與利用培養專門的技術人才。(二)本課程的基本要求本課程教材內容共分為22章。使學生明確動物營養與營養物質的概念;掌握各種營養物質對動物的營養作用;了解飼料與畜體組成的差異;掌握各種營養物質的主要來源,缺乏營養物質的癥狀和導致營養缺乏的主要原因及其分析方法;掌握不同生理階段、不同生產目的與生產水平動物的營養需要及其估測方法;掌握飼養標準的正確使用方法;掌握飼料營養價值評定的方法和各飼料原料的特點及合理使用;掌握日糧的配制方法。(三)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聯系該課程涉及動物生理、動物生化的相關專業基礎課程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對后續課程如飼料加工工藝、飼料添加劑、養豬生產學、養牛生產學等提供重要的基礎。二、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緒論(一)課程內容營養、營養學的概念;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的研究內容(二)學習要求了解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的發展、研究內容和相關概念(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1.領會: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的發展及其對畜牧生產的作用和意義2.掌握: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的研究內容3.熟練掌握:營養、營養學的概念第一章 動物體與飼料(一)課程內容動物的營養物質、飼料和動物營養的概念;營養物質的一般作用;動物體與飼料的組成;飼料成分的分析方法。(二)學習要求了解和掌握動物的營養物質、飼料和動物營養的概念;營養物質的一般作用;動物體與飼料的組成;飼料成分的分析方法。(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1.領會:動物的化學元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概念2.掌握:營養物質、飼料、動物營養的概念3.熟練掌握:動植物體組成的主要差異;概略養分分析法和粗飼料分析法第二章 蛋白質的營養(一)課程內容蛋白質的營養作用;蛋白質在動物體內的消化、吸收和代謝;影響蛋白營養價值的因素(二)學習要求掌握蛋白質在動物體內的主要營養作用;了解和掌握單胃動物和反芻動物對蛋白質消化利用的特點;掌握瘤胃降解蛋白和過瘤胃蛋白的概念及其在反芻動物蛋白質營養上的意義;瘤胃微生物蛋白質的合成、過瘤胃蛋白質的調控。掌握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概念;氨基酸與蛋白質品質的關系(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1.領會:蛋白質的組成、營養作用;單胃動物、反芻動物和幼齡動物對蛋白質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特點;2.掌握:掌握瘤胃降解蛋白和過瘤胃蛋白的概念及其在反芻動物蛋白質營養上的意義;瘤胃微生物蛋白質的合成、過瘤胃蛋白質的調控。掌握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概念;氨基酸與蛋白質品質的關系3.熟練掌握: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氨基酸與蛋白質品質的關系;單胃動物與反芻動物對蛋白質消化、吸收和利用特點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的營養(一)課程內容飼料中的碳水化合物的種類和營養作用;碳水化合物在動物體內的消化、吸收和代謝過程;(二)學習要求了解飼料中的碳水化合物的種類;掌握碳水化合物對動物的營養作用;掌握單胃動物與反芻動物對碳水化合物利用特點(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1.領會:飼料中的碳水化合物的種類;2.掌握:飼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及其對動物的營養作用;3.熟練掌握:碳水化合物在單胃和反芻動物體內的消化、吸收和代謝第四章 脂類物質的營養(一)課程內容飼料中的脂類物質的種類及其特點;脂類物質在動物體內的營養作用;動物對脂類物質的消化、吸收和代謝;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種類和生理功能。(二)學習要求了解飼料中的脂類物質的種類及其特點;掌握脂類物質在動物體內的營養作用;動物對脂類物質的消化、吸收和代謝;掌握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種類和生理功能。(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1.領會:飼料中的脂類物質的種類及其特點;2.掌握:脂類物質在動物體內的營養作用;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種類和生理功能;3.熟練掌握:單胃動物和反芻動物對脂類物質的利用特點。第五章 飼料能量的營養(一)課程內容動物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明確飼料總能和飼料總能值的概念;飼料能量在動物體內的轉化過程;飼料能量在動物體內轉化過程中有哪些的損失。飼料能量的效率(二)學習要求掌握動物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明確飼料總能和飼料總能值的概念;掌握飼料能量在動物體內的轉化過程;掌握飼料能量在動物體內轉化過程中有哪些的損失。(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1.領會:動物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飼料總能和飼料總能值的概念;飼料能量在動物體內轉化過程中有哪些的損失;了解不同生產目的動物對飼料能量的利用率;2.掌握:飼料總能、消化能、代謝能、凈能、體增熱;3.熟練掌握:飼料總能在動物體內的轉化過程及在轉化過程中的損失第六章 水的營養(一)課程內容水的主要生理功能;動物體水的主要來源和去路;(二)學習要求了解影響動物對水需要的主要因素,生產上畜禽的主要供水方式;掌握水的主要生理功能、動物體水的主要來源和去路;(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1.領會:了解影響動物對水需要的主要因素,生產上畜禽的主要供水方式;2.掌握:水的主要生理功能;3.熟練掌握:動物體水的主要來源和去路;第七章礦物質的營養(一)課程內容動物必需礦物元素的種類、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及日糧中常需補充的礦物元素種類、礦物元素的一般生理作用;(二)學習要求了解礦物元素的種類和一般生理作用;掌握動物必需礦物元素的種類;各種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典型缺乏癥,來源與供給;(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1.領會:礦物元素的一般生理作用;各常量元素在動物體內的分布;動物必需礦物元素的種類及日糧中常需補充的礦物元素種類2.掌握:掌握各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癥;3.熟練掌握:各常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癥,來源與供給;鐵、銅、鈷、硒、錳、鋅、碘的主要生理功能,典型缺乏癥 第八章 維生素的營養(一)課程內容維生素的營養特點;維生素的衡量單位和不同單位間的換算;維生素的生理功能、主要缺乏癥。(二)學習要求了解維生素的衡量單位和不同單位間的換算;脂溶性維生素的種類以及在動物植物體存在的形式;掌握維生素對動物的營養特點;掌握各種維生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缺乏癥;生產上產生維生素缺乏的原因。(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1.領會:維生素的衡量單位和不同單位間的換算;脂溶性維生素的種類以及在動物植物體存在的形式;2.掌握:維生素的營養特點;3.熟練掌握:脂溶性維生素對動物的營養特點;維生素的生理功能、主要缺乏癥。第九章 飼料營養價值的評定(一)課程內容評定飼料的營養價值的根據和意義;現代飼料營養價值評定體系;飼料營養價值評定的發展歷史和目前的評定方法;(二)學習要求了解掌握評定飼料的營養價值的根據和意義;掌握現代飼料營養價值評定體系;了解飼料營養價值評定的發展歷史和掌握目前飼料營養價值的評定方法;(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1.領會:評定飼料的營養價值的根據和意義2.掌握:現代飼料營養價值評定體系3.熟練掌握:飼料營養價值的評定方法第十章飼料的分類(一)課程內容中國飼料分類法;國際飼料分類法的原則與方法以及各類飼料的定義(二)學習要求了解和掌握中國飼料分類法;國際飼料分類法的原則與方法以及各類飼料的定義。(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1.領會:中國飼料分類法2.掌握:國際飼料分類法的原則與方法3.熟練掌握:按國際飼料分類法的各類飼料的種類名稱及概念第十一章青粗飼料(一)課程內容青綠飼料的特性;影響青綠飼料營養價值的因素。粗飼料的特點、青干草的概念營養特點、秸稈類的特點、粗飼料的加工。常用青貯原料、設備與方法;一般青貯的原理與方法;青貯過程中的生物學過程和化學變化。(二)學習要求了解青綠飼料的特性及影響其營養價值的因素。掌握粗飼料的特點、青干草的概念及營養特點、秸稈類的特點、粗飼料的加工。了解常用青貯原料、設備與方法;掌握一般青貯的原理與方法;青貯過程中的生物學過程和化學變化。(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1.領會:了解青綠飼料的種類;2.掌握:粗飼料的特點、青干草的概念及營養特點、秸稈類的特點、粗飼料的加工;3.熟練掌握:一般青貯的原理與方法;青貯過程中的生物學過程和化學變化。第十二章 能量飼料(一)課程內容谷物籽實的構造;谷實類及其加工副產品類的營養特點和飼養特點;常用的谷實類特點及使用注意事項;米糠和麩皮的定義、特點和使用注意事項。淀粉質塊根、塊莖及瓜類和其他能量飼料的特點及使用注意事項。(二)學習要求了解谷物籽實的構造;掌握谷實類及其加工副產品類的營養特點和飼養特點;了解常用的谷實類特點及使用注意事項;米糠和麩皮的定義、特點和使用注意事項。淀粉質塊根、塊莖及瓜類和其他能量飼料的特點及使用注意事項。(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1.領會:谷物籽實的構造;淀粉質塊根、塊莖及瓜類飼料的特點;2.掌握:常用的谷實類特點及使用注意事項;米糠和麩皮的定義、特點和使用注意事項;3.熟練掌握:谷實類及其加工副產品類的營養特點和飼養特點第十三章 蛋白質飼料(一)課程內容植物性蛋白質飼料特點及其常用飼料特點;動物性蛋白質飼料特點及其常用飼料特點;微生物蛋白質飼料特點;非蛋白氮飼料特點及其正確使用方法。(二)學習要求了解和掌握植物性蛋白質飼料特點及其常用飼料特點、動物性蛋白質飼料特點及其常用飼料特點;微生物蛋白質飼料特點;非蛋白氮飼料特點及其正確使用方法。(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1.領會:蛋白質飼料的概念及種類2.掌握:動物性蛋白質飼料特點及其常用飼料特點;微生物蛋白質飼料特點。3.熟練掌握:植物性蛋白質飼料特點及其常用飼料特點;非蛋白氮飼料特點及其正確使用方法。第十四章 礦物質飼料(一)課程內容常量礦物質飼料的概念、特點;微量元素礦物質飼料特點;礦物質飼料的種類。(二)學習要求了解掌握常量礦物質飼料的概念、特點;常量和微量元素礦物質飼料特點和種類;(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1.領會:常量礦物質飼料的概念、特點;2.掌握:Ga、P、Na、CI、Fe、Cu、Co、Se、Mn、I的主要補充形式;3.熟練掌握:各類礦物質飼料的特點第十五章 飼料添加劑(一)課程內容各種飼料添加劑的作用及常用制劑的特點(二)學習要求掌握各種飼料添加劑的作用及常用制劑的特點;飼料添加劑的概念、作用和種類;(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1.領會:飼料添加劑的概念2.掌握:各種飼料添加劑的作用及常用制劑的特點3.熟練掌握:飼料添加劑的概念、作用和種類第十六章 營養需要與飼養標準(一)課程內容動物的營養需要及其研究方法飼養標準的概念;制定標準的意義;飼養標準的科學性與靈活應用(二)學習要求了解和掌握動物的營養需要及其研究方法、飼養標準的概念;制定標準的意義;飼養標準的科學性與靈活應用。(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1.領會:動物營養需要的指標和表達方式2.掌握:動物營養需要量的概念3.熟練掌握:營養需要、飼養標準的概念及表達方式第十七章 維持的營養需要(一)課程內容維持狀態、維持需要的概念;基礎代謝、絕食代謝的概念,掌握基礎代謝、絕食代謝、維持需要之間的關系;掌握代謝體重的概念;(二)學習要求了解和掌握動物的維持狀態、維持需要的概念;基礎代謝、絕食代謝的概念,掌握基礎代謝、絕食代謝、維持需要之間的關系;掌握代謝體重的概念;(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1.領會:動物對各種營養物質維持需要的估測方法;基礎代謝法估測動物維持能量、蛋白質需要的方法;2.掌握:維持、維持狀態、基礎代謝、維持需要的概念;維持的蛋白質和能量需要;3.熟練掌握:基礎代謝、絕食代謝、維持需要之間的關系。第十八章 生長肥育的營養需要(一)課程內容生長肥育的概念與意義;動物的總體、組織的生長規律和體內化學成分的的變化規律;生長肥育的營養需要;(二)學習要求了解和掌握動物生長肥育的概念與意義;動物的總體、組織的生長規律和體內化學成分的的變化規律;生長肥育的營養需要;(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1.領會:動物生長肥育的概念和意義;肥育的類型與特點。2.掌握:動物的總體、組織的生長規律和體內化學成分的的變化規律;影響動物生長肥育的主要因素;3.熟練掌握:生長肥育的營養需要;第十九章 繁殖的營養需要(一)課程內容營養與動物的繁殖性能;配種前母畜營養需要和供給特點;妊娠母畜的營養需要;繁殖公畜的營養需要。(二)學習要求了解和掌握營養與動物的繁殖性能;配種前母畜營養需要和供給特點;妊娠母畜的營養需要;繁殖公畜的營養需要。(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1.領會:營養對動物繁殖性能的影響;2.掌握:胎兒的生長發育規律與母畜營養需要的關系;3.熟練掌握:妊娠母畜的營養需要特點、胎兒的生長發育規律與母畜營養需要的關系第二十章 泌乳的營養需要(一)課程內容泌乳畜的產品及生產特點;乳的組成特點;乳中主要成分的形成及其合成原料的來源;影響泌乳量和乳成分的主要營養因素;泌乳的營養需要及其估測方法。(二)學習要求了解泌乳畜的產品及生產特點;乳的組成特點;乳中主要成分的形成及其合成原料的來源;掌握影響泌乳量和乳成分的主要營養因素;泌乳的營養需要及其估測方法。(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1.領會:泌乳畜的產品及生產特點;乳的組成特點;2.掌握:泌乳的營養需要及其估測方法;3.熟練掌握:乳中主要成分的形成及其合成原料的來源;掌握影響泌乳量和乳成分的主要營養因素;第二十一章 產蛋的營養需要(一)課程內容產蛋禽的生理及生產特點;產蛋營養需要(二)學習要求了解和掌握產蛋禽的生理及生產特點;產蛋營養需要。(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1.領會:產蛋禽的生理及生產特點;2.掌握:產蛋營養需要;3.熟練掌握:產蛋營養需要的計算方法;第二十二章 配合飼料與配方設計(一)課程內容飼料配合的原則與方法;配合飼料的種類及其特點;試差法配制飼糧的方法;(二)學習要求了解和掌握飼料配合的原則與方法;配合飼料的種類及其特點;試差法配制飼糧的方法;(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1.領會:配合飼料的種類及其特點;2.掌握:飼料配合的原則與方法;3.熟練掌握:試差法配制飼糧的方法;三、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一)關于“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中的有關說明 在大綱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領會”、“掌握”、“熟練掌握”等三個能力層次的要求,它們的含義是: 1、領會:要求應考者能夠記憶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主要內容,并能夠領會和理解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內涵與外延,熟悉其內容要點和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并能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確的解釋、說明與闡述。 2、掌握:要求應考者掌握有關的知識點,正確理解和記憶相關內容的原理、方法和技能。 3、熟練掌握:要求應考者必須掌握的課程中的核心內容和重要知識點。 (二)自學教材 本課程使用教材為:陳代文主編《動物營養與飼料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年。 (三)自學方法的指導 本課程作為一門專業課程,綜合性強、內容多,應考者在自學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學習前,應仔細閱讀課程大綱的第一部分,了解課程的性質、地位和任務,熟悉課程的基本要求以及與本課程有關課程的聯系,使以后的學習緊緊圍繞課程的基本要求。 2、在閱讀某一章教材內容前,應先認真閱讀大綱中該章的考核知識點、自學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對各知識點的能力層次要求,以便在閱讀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 3、閱讀教材時,應根據大綱要求,要逐段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個知識點,對基本概念必須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須牢固掌握,在閱讀中遇到個別細節問題不清楚,在不影響繼續學習的前提下,可暫時擱置。 4、學完教材的每一章節內容后,應認真完成教材中的習題和思考題,這一過程可有效地幫助自學者理解、消化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增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1、應熟知考試大綱對課程所提出的總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識點。 2、應掌握各知識點要求達到的層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識點的考核要求。 3、對應考者進行輔導時,應以指定的教材為基礎,以考試大綱為依據,不要隨意增刪內容,以免與考試大綱脫節。 4、輔助時應對應考者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提倡應考者“認真閱讀大綱、刻苦鉆研教材,主動提出問題,依靠自己學懂”的學習方法。 5、輔導時要注意基礎、突出重點,要幫助應考者對課程內容建立一個整體的概念,對應考者提出的問題,應以啟發引導為主。 6、注意對應考者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自學能力的培養,要引導應考者逐步學會獨立學習,在自學過程中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作出判斷和解決問題。 7、要使應考者了解試題難易與能力層次高低兩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個能力層次中都存在著不同難度的試題。 (五)關于命題和考試的若干規定 1、本大綱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條細目都是考試內容,試題覆蓋到章,適當突出重點章節,加大重點內容的覆蓋密度。 2、試卷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領會”20%,“掌握”40%,“熟練掌握”為40% 3、試題難易程度要合理,可分為四檔:易、較易、較難、難,這四檔在各份試卷中所占的比例約為2:3:3:2。 4、本課程考試試卷可能采用的題型有:單項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及問答題(包括論述題)、計算題和實踐操作題等類型(見附錄題型示例)。 5、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評分采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附錄 題型舉例一、選擇題如:維生素E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 )A. 參與氨基酸、蛋白質代謝B. 調節鈣、磷代謝C. 作為動物體內的抗氧化劑,防止體內易氧化物的氧化,保護生物膜的完整性D. 促進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的合成與激活,參與凝血過程二、簡答題如:簡述國際飼料分類法的分類原則,飼料類別三、名詞解釋如:過瘤胃蛋白四、問答題或論述題如:試述成年的單胃動物和反芻動物對飼料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利用過程及異同。五、計算題如:飼料的消化率六、實踐題如:用試差法設計飼料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