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79 檔案保護技術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Ⅰ、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要求
《檔案保護技術》課程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檔案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本課程是一門融自然科學基礎理論、應用技術及操作技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應用學科。
《檔案保護技術》主要研究檔案制成材料的變化規律和科學保護檔案的方法,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延長檔案壽命,更好地為社會提供利用。檔案制成材料是記錄和反映檔案內容的物質材料,它在不適宜溫濕度、光、空氣污染物及有害生物等環境、生物因素影響下會受到損壞,為防止其損壞和減緩其損壞速度,更好地保護檔案,需要研究改善檔案保護條件的各種措施及修復損壞檔案的技術方法。
設置該課程目的要求是:考生通過學習,系統地掌握檔案制成材料耐久性的基本知識,培養能正確分析各種環境、生物因素對檔案制成材料耐久性的影響,并掌握各種防治技術和對破損檔案的修復技術,從而較全面掌握保護檔案的科學理論和方法。
Ⅱ、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緒 論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檔案保護工作的重要性,掌握檔案保護技術學的研究內容。二、課程內容
(一)、檔案保護技術的重要性 (二)、檔案保護研究的對象、任務及其基本內容 (三)、應當注意的問題三、考核知識點
檔案保護研究的對象、任務及其基本內容四、考核要求
1.識記:檔案保護技術的概念。 2.應用:檔案保護技術學的研究內容。第一章 檔案紙張材料的耐久性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熟悉耐久性的概念及影響因素,掌握纖維素、半纖維素及木質素與紙張耐久性的關系。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纖維素與檔案紙張材料的耐久性
一、纖維素的生成與存在。 二、纖維素的理化性質。 三、從纖維素的分子結構來看檔案紙張的耐久性。
第二節 半纖維素和木質素與檔案紙張材料的耐久性
一、半纖維素與檔案紙張材料的耐久性。 二、木質素與檔案紙張材料的耐久性。
三、考核知識點
(一)紙張耐久性與影響因素。 (二)纖維素與檔案紙張材料的耐久性。 (三)半纖維素和木質素與紙張材料的耐久性。四、考核要求
(一)紙張耐久性與影響因素
1.識記:耐久性的概念。 2.領會:影響紙張耐久性的因素。
(二)纖維素與檔案紙張材料的耐久性。
1.識記:(1)纖維;(2)纖維素的分布;(3)纖維素的分子式;(4)氫鍵;(5)結晶區;(6)水解纖維素;(7)氧化降解。 2.領會:(1)纖維素的理化性質;(2)氫鍵對紙張性能的影響。 3.應用:從纖維分子結構分析檔案紙張的耐久性
(三)半纖維素和木質素與檔案紙張的耐久性
1.識記:半纖維素。 2.領會:(1)半纖維素的結構與性質;(2)紙張中含一定量半纖維素的必要性;(3)木質素的氧化性;(4)紙張發黃的原因。
第二章 檔案字跡材料的耐久性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掌握字跡耐久性的決定因素,掌握各種常用字跡的耐久性。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最耐久的字跡材料
一、塊墨和墨汁 二、黑色謄寫油墨
第二節 比較耐久的字跡材料
一、藍色和紅色謄寫油墨 二、藍黑墨水 三、印泥
第三節 不耐久的字跡材料
一、純藍墨水和紅墨水 二、復寫紙 三、圓珠筆 四、鉛筆和印臺油
三、考核知識點
(一)字跡耐久性的決定因素 (二)最耐久的字跡材料 (三)比較耐久的字跡材料 (四)不耐久的字跡材料四、考核要求
(一)字跡耐久性的決定因素
1.識記:(1)色素的種類及穩定性;(2)色素與紙張的結合方式。 2.應用:字跡耐久性的決定因素與判斷方法。
(二)最耐久的字跡材料
領會:(1)墨的主要成分、作用及墨跡的耐久性;(2)黑色謄寫油墨的成分及字跡的耐久性。
(三)比較耐久的字跡材料
1.領會:(1)藍色和紅色謄寫油墨的成分及字跡的耐久性;(2)印泥的主要成分、作用及字跡的耐久性。 2.應用:藍黑墨水的主要成分、作用及其字跡的耐久性。
(四)不耐久的字跡材料
領會:(1)純藍墨水和紅墨水字跡的耐久性;(2)復寫紙字跡的耐久性;(3)圓珠筆字跡的耐久性;(4)鉛筆字跡的成分與耐久性;(5)印臺油字跡的耐久性。
第三章 檔案庫房溫濕度的控制與調節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熟悉溫濕度的基本概念,掌握不適宜溫濕度對檔案的影響,熟悉檔案庫房溫濕度的標準及制定依據,熟悉測定溫濕度的儀表,掌握控制與調節庫房溫濕度的方法。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溫濕度的基本知識
一、溫度 二、濕度
第二節 為什么要控制與調節庫房的溫濕度
一、高溫 二、潮濕 三、低溫 四、低濕
第三節 檔案庫房的溫濕度標準
第四節 溫濕度的測定
一、測量溫度的儀表 二、測量空氣溫度的儀表
第五節 如何控制與調節庫房溫濕度
一、密閉 二、通風 三、調節庫房溫濕度的其它措施
三、考核知識點
(一)溫濕度的基本知識 (二)為什么要控制與調節庫房的溫濕度 (三)檔案庫房溫濕度標準 (四)溫濕度的測定 (五)如何控制與調節庫房的溫濕度四、考核要求
(一)溫濕度的基本知識
1.識記:(1)溫度、溫標、濕度、絕對濕度、飽和濕度、飽和量、相對濕度、露點溫度、結露的概念;(2)溫標的種類。 2.領會:絕對濕度、相對濕度、溫度之間的關系。
(二)為什么要控制與調節庫房的溫濕度
應用:不適宜的溫濕度對檔案的影響。
(三)檔案庫房溫濕度的標準
1.識記:溫濕度標準。 2.領會:確定溫濕度標準的依據。
(四)溫濕度的測定
1.識記:測定溫濕度儀表的種類。 2.領會:(1)雙金屬自記溫度計的測溫原理;(2)普通干濕球溫度計的使用注意事項。
(五)如何控制與調節庫房的溫濕度
1.識記:(1)密閉的作用;(2)通風、自然通風的概念。 2.領會:制冷去濕機的去濕原理及特點。 3.應用:(1)通風降濕四原則;(2)控制與調節庫房溫濕度的措施。
第四章 檔案庫房的防光、防有害氣體與灰塵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光的概念,掌握光對檔案的危害及防光措施,掌握有害氣體和灰塵對檔案的危害及相應的預防措施。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陽光
一、光對檔案制成材料的破壞 二、防光措施
第二節 防有害氣體與灰塵
一、有害氣體與灰塵對檔案的破壞 二、防有害氣體與灰塵的措施
三、考核知識點
(一)防光 (二)防有害氣體與灰塵四、考核要求
(一)防光
1.識記:(1)光的概念;(2)光能與光的波長的關系。 2.領會:防光措施。 3.應用:光對檔案的破壞。
(二)防有害氣體與灰塵
1.識記:有害氣體的種類與特點。 2.領會:SO2、H2S對檔案的危害。 3.應用:(1)CL2、NO2對檔案的危害;(2)灰塵對檔案的危害;(3)防有害氣體與灰塵的措施。
第五章 損害檔案的微生物及其防治方法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霉菌的基本知識,掌握霉菌對檔案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細菌、霉菌的形態與構造
一、細菌
二、霉菌
第二節 微生物的營養與呼吸
一、營養
二、呼吸
第三節 微生物的生長與環境條件
一、溫度
二、水分與濕度
三、酸堿度
第四節 微生物對檔案的危害
第五節 對檔案中微生物的預防
第六節 對檔案的消毒
一、真空熏蒸消毒機 二、簡易消毒箱 三、消毒箱
三、考核知識點
(一)霉菌的形態與構造 (二)微生物的營養與呼吸 (三)微生物的生長與環境條件 (四)微生物對檔案的危害及其防治四、考核要求
(一)霉菌的形態與構造
識記:(1)菌絲的種類與特點;(2)霉菌繁殖方式的種類;(3)檔案庫中常見的幾種霉菌
(二)微生物的營養與呼吸
1.領會:微生物的呼吸。 2.應用:微生物的營養物質及其作用。
(三)微生物的生長與環境條件
應用:微生物生長的環境條件。
(四)微生物對檔案的危害及其防治
1.識記:(1)熏蒸的概念;(2)化學消毒滅菌的藥劑。 2.應用:(1)微生物對檔案的危害;(2)對檔案微生物的預防。
第六章 檔案害蟲防治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熟悉昆蟲的基本知識,掌握害蟲的生長條件以及害蟲的防治措施。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昆蟲一般知識
一、昆蟲的外部形態 二、昆蟲的內部解剖 三、昆蟲的發育與變態 四、昆蟲的發生與環境條件的關系
第二節 檔案害蟲的種類及其生活習性
一、檔案害蟲的種類 二、幾種主要的檔案害蟲
第三節 檔案害蟲的除治與預防
一、檔案害蟲的除治 二、檔案害蟲的預防
三、考核知識點
(一)昆蟲的一般知識 (二)檔案害蟲的防治四、考核要求
(一)昆蟲的一般知識
1.識記:(1)昆蟲的體驅構成;(2)昆蟲的發育、變態、休眠、世代和生活年史的概念; 2.領會:昆蟲的呼吸系統與殺蟲的關系; 3.應用:昆蟲的發生與環境條件的關系。
(二)檔案害蟲的防治
1.識記:(1)殺蟲藥劑的種類;(2)抗性;(3)氣調殺蟲法。 2.應用:(1)影響熏蒸劑毒效的因素;(2)高、低溫殺蟲法的機理及其特點。
第七章 檔案庫房建筑與設備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熟悉庫房建筑的重要性及其選址要求,熟悉密排檔案架的特點,掌握庫房的隔熱與防潮措施。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庫房建筑的基本要求
一、檔案庫房建筑的重要性及其原則 二、檔案庫房地址的選擇 三、檔案庫房建筑的隔熱與防潮 四、庫房建筑的其它要求
第二節 檔案庫房設備
一、空氣調節裝具 二、檔案裝具
三、考核知識點
(一)庫房建筑的基本要求 (二)檔案庫房設備 四、考核要求
(一)庫房建筑的基本要求
1.識記:(1)庫房建筑的原則;(2)窗戶的遮陽措施;(3)柔性防水與鋼性防水;(4)庫房建筑的開間、面積及防火要求。 2.領會:(1)庫房建筑的重要性;(2)庫房地址的選擇;(3)影響庫房溫濕度的因素及影響途徑。 3.應用:(1)屋頂的隔熱與防水措施;(2)通風間層屋頂的隔熱途徑及其提高隔熱效果的措施;(3)外墻的隔熱防潮措施;(4)地面的防水與防潮措施。
(二)檔案庫房設備
1.識記:(1)空調的概念;(2)空調系統的種類。 2.領會:密排檔案架(密集架)的特點。
第八章 檔案修復技術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熟悉修復的基本原則及準備工作,掌握加固、去污、去酸以及修裱等修復技術。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修復工作的基本原則與修復前的準備工作
一、基本原則 二、修復前的準備工作
第二節 檔案的修復技術
一、加固 二、去污技術 三、去酸技術 四、修裱技術
三、考核知識點
(一)基本原則與準備工作 (二)檔案的修復技術四、考核要求
(一)基本原則與準備工作
領會:(1)修復工作的基本原則;(2)修復前的準備工作。
(二)檔案的修復技術
1.識記:(1)加固技術的種類;(2)緩沖溶液的概念;(3)托裱、濕托、飛托、腹托的含義。 2.領會:(1)檔案加固膠粘劑的性能要求;(2)絲網加固法的特點與用途;(3)二氧化氯去污法的特點;(4)干法去酸技術的方法及特點;(5)修裱漿糊的要求;(6)修裱用紙的要求;(7)托裱注意事項。
3.應用:(1)漂白粉去污法的原理與步驟;(2)高錳酸鉀去污法的原理與特點;(3)氫氧化鈣一酸式碳酸鈣去酸法的原理、步驟與特點。
Ⅲ、有關說明
一、關于考核目標
為使考試內容具體化和考試要求標準化,本大綱對各章規定了考核目標,包括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明確考核目標,使自學應考者能進一步明確考試內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統學習教材;使考試命題更加明確范圍,更準確地安排試題的知識能力層次和難易程度。
本大綱在考核目標中,按照識記、領會、應用三個層次規定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三個能力層次是遞進等級關系。各能力層次的含義是:
1.識記:要求能記住有關名詞、主要性能、基本結論等,是最低層次要求。
2.領會:要求掌握有關概念、原理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簡單說明基本原則和基本結論。領會是較高層次的要求。
3.應用:在領會基礎上,能綜合有關知識,正確分析和闡述較復雜的問題。應用是最高層次的要求。
二、本課程考試試卷可能采用的題型一般有:填空題、名詞解釋、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論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