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管理史自考重點知識點整理
2024-11-26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及格分數線為60分,報考自學考試考試課程內容考生可以根據考試大綱命題進行備考。
中外教育管理史自學考試重點歸納
1.夏學校的名稱序、校;商宗、學。學在官府即學術被官方壟斷,民間無學。
2.學在官府的成因:當時奴隸主階級壟斷者社會的物質生產資料和精神生產資料,文化教育自然為其所壟斷,所有的教學工具都為其所占有,同時當時的生產力水平發展低,無力供養,也不許要為官者以外的精神生產者,也無力在民間普及教學所需的“書”和“器”。
3.用士養士制度的含義性質管理特點:在社會激烈變革的時候,各諸侯逐漸認識到人的智謀和才能的特殊作用,為了爭霸稱雄,他們沖破世卿世祿制度,爭相用士養士,委以重任等,使得社會上的許多人紛紛改行從學。
4.稷下學宮的學生手則的名稱和主要內容:《弟子職》學生要虛心受教,尊重老師;飲食起居要有良好的習慣,言談舉止待人接物要有修養;規定學生學習的規則。
5.官學衰敗私學興起的原因:奴隸制官學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為私學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又由于諸侯的用士養士,使得社會上許多人改行從學,是私學產生了廣泛的生源。社會對教育作用的充分估價是私學發展的思想基礎,隨著人類認識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教育在人的發展過程,治國安邦中將發揮重大作用有了明確的認識,于是各家各派紛紛創辦學校授徒講學,從而促進了私學的發展。
6.先秦儒家提出哪些有價值的教育思想:關于教育對象上倡導有教無類;學制上設計了“家有孰、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的藍圖,并提出了一個九年制大學教育的計劃;視學上提倡帝王要親自視學,并主張教育行政要有視學制度;教育管理思想上主張以道德教育為核心,尤其要重視“仁”的教育,即倫理道德教育;在教學的常規管理上儒家主張重視入學教育,懂得尊師重教;在教育教學的原則方法上儒家主張注意課內教學與課外學習、知識的學習相輔相成,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接受能力等因素因材施教,要注意啟發誘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師管理上,教師要充滿仁愛之心,做到言傳身教。
7.儒家私學是如何進行管理的:招生原則,儒家創辦的私學遵循有教無類的原則;教學管理孔子根據“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人、游于藝”的原則設置課程,不僅重視書本知識,而且重視身體力行,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注重啟發誘導;經費管理主要來自諸侯的饋贈,所得經費主要用于教學和師生的生活開支,也常資助出使學生的父母或贍養去世學生的老人。墨家的教育管理思想的內容及其私學的管理特點。在政治上提出尚賢、尚同、節用、薄葬、非樂、非命、天志、明鬼兼愛、非攻等十大主張,其最高的政治理想是“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實現這一政治理想最重要的途徑是教育,墨家主張積極主動的說教;教育內容,不僅重視“知義”“為正”的道德教育,而且重視生產勞動知識和技能的教育。私學的管理:以培養“賢士”為目標;教育對象與招生原則:“農與工肆之人”是墨家的主要教育對象,墨家授徒仍沿用手工技師的收徒方法。
8.教學管理: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重視教以勞動技能和自然科學知識。
9.組織管理制度:有嚴密的組織管理制度,紀律嚴明。稷下學宮的管理特色:稷下學宮原是戰國時期齊國在其都城臨淄稷門之下設立的養士之所,以招攬天下名士。
10.教育體制:統治者對各家講學的內容采取擇善而從的原則,從不加以干涉和限制,各家在教學上仍保持著私學的傳統按自家的管理制度管理學生,按自家的學法去講學和進行學術研討;辦學原則:實行門戶開放、學術自由的原則;學生管理:門戶開放,學術自由,為學者提供了寬松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但也有規矩,其《弟子職》是最早的學生守則。
自考備考攻略
認真做好復習筆記
在復習中應及時把自己思考總結出的完整而系統的知識記下盡量簡明,有的可用圖表。匯總起來,就是編織的知識之網。由厚厚一本書變成薄薄幾頁紙上的東西,既起到提綱挈領又有利于下次復習,強化記憶的作用。
熟悉科目
對于基礎課程大學語文、高等數學、英語,要給予高度重視。這是大家最熟悉的考試科目,往往也是可以獲得高分的科目。
用回憶法進行復習
在復習每個具體問題時,最好先獨立想一想再看書;在復習每第二個章節時,最好先把前面的回憶一下。在全面復習完后,最好把整個的知識點在腦中過一次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