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自考《中國對外貿易》考試重點:第四章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第四章 中國對外貿易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
課時:2
重點內容:
對外貿易在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戰略地位與作用
第1節 中國對外貿易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地位
一、對外貿易在社會再生產中所處的客觀地位
(一)交換在社會再生產中所處的中介地位
社會再生產過程的四個環節:
生產 → 分配 → 交換 → 消費
↙ ↘ ↙ ↘
起點 中間環節 終點
(二)對外貿易在社會再生產中處于特定的中介地位
1、對外貿易只是中介的一部分
2、對外貿易不同于國內商品流通
3、對外貿易必須參加世界市場商品流通的國際循環,涉及極其復雜的經濟領域。
⑴、對外貿易涉及性質截然不同的兩種分工、兩個市場、兩種價格、兩種貨幣
⑵、在這個領域起作用的除了社會主義經濟規律外,還有價值規律在世界市場的作用、壟斷和競爭、供求規律、經濟危機等客觀規律的作用。
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對外貿易在我國國民經濟中處于調劑余缺的輔助地位
指導方針:調劑余缺、互通有無,以我所有換我所無,在自用有余的基礎上擠一部分出口。表現:
△在進口與出口的關系上力求進出口平衡、略有順差,限制對外貿易發展。
△政治與經濟、外貿與外交的關系上片面強調政治第1、外貿服從外交。
△在國家財政上強調“既無內債又無外債”,否定利用外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貿易方式上簡單、呆板,滿足于函電成交和廣交會,不采用“三來一補”等國際通用的靈活貿易方式,失去了大量的貿易機會。
△把發展外貿與自力更生對立起來,認為進口多了就不是自力更生。
△把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隔離開來,否定參加國際分工的必要性。
△ 在帝國主義封鎖禁運下,我國自力更生取得的成就助長了關門建設的思想, 把外貿置于可有可無的地位。
三、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對外貿易在我國國民經濟中處于重要戰略地位
〔一〕、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決定我國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處于重要戰略地位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決定我國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處于重要戰略地位
〔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決定我國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處于重要戰略地位
第二節 中國對外貿易在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
一、改善國民經濟比例關系,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二、推動工農業生產發展
三、 提高科學技術水平
四、 增加國家和地方的財政收入、外匯收入
五、 豐富國內市場供應
六、 擴大勞動就業
七、 推動對外經濟關系的發展,為國家經濟建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思考題:
1、為什么說,對外貿易在社會經濟發展中
處于重要的戰略地位?
2、對外貿易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