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自考《國際貿易實務(一)》知識重點三
2025-07-07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39.金融全球化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1)國際資本大規模流動
(2)金融業務與機構跨境發展
(3)各國利息率等指標聯動和全球利息率的下降
(4)金融機構兼并浪潮一浪高過一浪
40.國際貨物貿易與國際服務貿易的關系:
(1)它們之間是一種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
(2)一方面,國際貨物貿易的發展會刺激與之有關的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另一方面,傳統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以及新型服務貿易的出現也會促進國際貨物貿易的發展。
41.國際貿易地理分布的變化:是指各個國家(地區)在國際貿易中所處的地位,通常以它們的出口額(進口額)占世界出口額(進口額)的比重來表示。它是反映國際貿易地區分布和商品流向的指標。
42.對外貿易地理分布: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國家集團在一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通常以他們在該國進出口總額或出口額(進口額)中的比重來表示。
43.國際貿易結構:
(1)二戰后國際貿易的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食品和原材料的比例下降,工業制成品比重提高,約占73%。
(2)金融、保險、通訊和信息等服務貿易增長較快。
44.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國際貿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具有以下特點:
(1)國際貿易額空前增加
(2)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商品種類越來越多,出現了機器和運輸工具的貿易,紡織品的貿易迅速增加,糧食也成為大宗的貿易商品
(3)貿易方式有了進步
(4)經營國際貿易的組織機構日益專業化,出現了很多為國際貿易服務的專業化的公司。
(5)國家之間的貿易條約、貿易協定廣泛發展。
(6)由于英國首先完成工業革命,其憑借先進的技術成為世界上大的工業、貿易、金融、航運大國,在國際貿易處于壟斷地位。
45.第二次科技革命后國際貿易發展的特點:
(1)國際貿易額繼續增加,但同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相比,增長速度有所降低。
(2)初級產品和制成品在世界貿易中所占比重持續穩定。
(3)國際貿易地理分布發生變化,英國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不斷下降,其他西歐國家、北美、非洲、拉丁美洲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有所上升。
46.即使享有必須優勢的國家也可以從適當的專業化中獲得利益
47.世界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經濟結構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主要有:
(1)世界產業結構的重心向服務業偏移
(2)商品貿易和國際投資增長的帶動
(3)新科技革命的有利推動
(4)社會生活國際化的促進。
(5)社會生活國際化的促進
48.如果一些國家在比較優勢領域專業化,會提高該國和全球的效率。
49.企業如何建立競爭優勢和創造進入壁壘。
50.PEST分析工具的重要性
51.在浮動匯率下,匯率的變動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已考)
(1)國際收支差額,
(2)通貨膨脹因素
(3)利率水平差異
(4)各國中央銀行干預
(5)市場預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52.中國對外貿易地理分布:~,總體上經歷了從以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為主轉變為以發展中國家為主,在轉變為以發達國家為主,全方位的對外貿易過程。
53.國際收支平衡表一般包含以下內容:
(1)經常項目:包括政府單方面轉移(如經濟或軍事援助、戰爭賠款、捐款等)和私人單方面轉移(僑民匯款、贈與、國外稅款的支付等)
(2)金融和資本項目(包括資本轉移和非生產、非金融資產的獲得和處置。)
(3)誤差和遺漏項目(為了平衡項目借方與貸方這間的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