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學考試《美學》簡答題復習資料(4)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藝術意象是如何生成的?
答:藝術意象的生成過程可分為意象的孕育與意象的生產兩個階段。
(1)意象的孕育是這一過程的開端。它來自于主體對對象世界的感動、感應而引起內在情感的激蕩,同時需要藝術家具備一種虛靜的精神狀態,即排除功利雜念,使日常自我暫時退隱,能在審美狀態下以虛空心胸接納萬物,孕育意象。
(2)意象孕育成熟后,就進入意象的生產階段。意象的生產意味著藝術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物態化和物化的表達,使意象進一步完善并獲得形式符號和物質實體,使藝術品最終得以產生。首先,把醞釀中的意象明晰化,感覺整體化;其次,使意象獲得外在形式符號;再次,使之獲得物態化和物化的實在形式;最后,從藝術意象的孕育到藝術品的物態化和物化,需要通過種種技巧與操作來完成,這就屬于生產范圍。
簡述審美教育與人格教育、情感教育、藝術教育的主要區別。
答:人格教育、情感教育、藝術教育是美育內涵的三種主要觀點,即認為美育是人格教育、美育是情感教育、美育是藝術教育。而實際上美育與其有明顯的區別:①首先,人格教育主要還是一種道德教育,它與美育相關,但不能等同。把美育看成是人格教育也只是指出了美育的間接效應和終極指向,而未能揭示出美育獨有的價值內涵;
②其次,把美育界定為情感教育也只是把握了美育的中介形式及其直接效應,卻未能揭示出美育獨有的價值目標;
③再次,審美教育和藝術教育雖然都離不開藝術,但它們的目的和方法卻不同。美育是藝術教育的規定只是揭示了美育的主要形式,但它看不到除藝術外,還有很多自然審美現象和社會審美現象可以充當審美教育的教材和媒介。藝術教育要培養藝術人才,而美感教育則是要達到全面培養人的目的。
審美境界的特點是什么?
答:①從心境上看,審美境界較大程度上超越個體眼前的某種功利和有限性,達到相對自由的狀態。
②從接受效果上看,是有限與無限的統一,無限對有限的超越,達到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狀態。其中,有限的是景和物,無限的是情、思、想象和韻味。 以上就是北京市自學考試《美學》簡答題復習資料(4),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正在備考2021年北京市自學考試的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