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考《勞動法》復習資料(一)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失業:是指在法定勞動年齡內具有勞動能力的勞動者,要求就業而無業可就或者曾經就業而又失去工作崗位的狀態。
勞動就業的特點:1、勞動者是具有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的公民,包括法定勞動年齡內能夠參加勞動的有殘疾的公民;2、勞動者必須從事法律允許的有益于國家和社會的某種社會職業;3、勞動者所從事的社會職業必須是有一定的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能夠用以維持勞動者本人及其贍養一定家庭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
為什么我國失業現象不可避免:1、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過程需要的勞動相對減少,一部分勞動力從生產過程中分離出來;2、隨著科技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就業結構的變化,一部分勞動力不能及時適應新興產業部門的要求,不得不處于失業狀態;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價值規律和競爭規律的作用,一些企業虧損、倒閉,致使一部分職工辭職或被辭退、被解雇;4、在我國,由于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勞動力資源的充分利用受到經濟發展等因素的制約,加上企業有用人自主權,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經濟性裁減人員制度、破產制度,一部分職工被解除勞動合同或被裁減,因而在社會上有人暫時處于失業狀態是不可避免的現象。
解決勞動就業的途徑:1、發展生產,節制生育;2、廣開就業門路,拓寬就業渠道;3、辦好勞動就業服務企業;4、發展職業培訓事業,提高后備勞動力就業素質;5、采取多種辦法,分流企業富余人員;6、大力發展鄉村企業,吸納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
再就業工程及其意義:“再就業工程”是綜合運用政策對市場就業中的困難群體人員提供相應的服務和管理,幫助他們創造條件,促使其盡快實現再就業的社會系統工程。意義:1、是實現公民勞動權利的重要措施;2、是勞動就業法律保障的具體化;3、為各地方制定法規和政策提供依據;4、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穩定勞動力市場秩序的保障;5、是充分開發與利用勞動力資源的重要政策;6、為勞動者競爭就業提供有利條件。
勞動合同:亦稱勞動契約,是指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為確立勞動關系,依法協商達成的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
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是指因解除勞動合同而由用人單位給予勞動者的一次性的經濟補償金。
勞動合同的特征:1、勞動合同主體具有特定性;2、勞動合同內容具有勞動權利和義務的統一性和對應性;3、勞動客體具有單一性,即勞動行為;4、勞動合同具有諾成、有償、雙務合同的特性;5、勞動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質利益關系。
勞動合同的作用:1、它是勞動者實現勞動權的重要保障;2、它是用人單位合理使用勞動力、鞏固勞動紀律、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手段;3、它是減少和防止發生勞動爭議的重要措施。
勞動合同訂立的原則:1、合法原則。a當事人必須具備合法的資格,b勞動合同的內容合法,c訂立勞動合同的程序和形式,必須符合勞動法律、法規的規定。2、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
勞動合同的期限:一般有3種,分別是有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應具備的條款:《勞動法》19條規定:1、勞動合同期限;2、工作內容;3、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4、勞動報酬;5、勞動紀律;6、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7、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