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strike id="jbj1b"><i id="jbj1b"><del id="jbj1b"></del></i></strike>
<strike id="jbj1b"></strike>
<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span>
<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
<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strike id="jbj1b"></strike>
<strike id="jbj1b"><dl id="jbj1b"><del id="jbj1b"></del></dl></strike>
<span id="jbj1b"><noframes id="jbj1b"><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video id="jbj1b"><strike id="jbj1b"></strike></video></span>
<ruby id="jbj1b"></ruby>
<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span>
<span id="jbj1b"><video id="jbj1b"><strike id="jbj1b"></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video id="jbj1b"></video></span><strike id="jbj1b"></strike>
<th id="jbj1b"><video id="jbj1b"><ruby id="jbj1b"></ruby></video></th><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
踏遍山海學新知 廈大實踐隊威海行
2025-08-06 16:28:00
中國教育在線
作者:

  登劉公島感受歷史的厚重、實地調研城市的精致脈絡、體驗錫鑲等非遺民俗文化、聯合社區開展美育小課堂……近日,廈門大學創意與創新學院“向威而行共繪山海”暑期社會實踐隊的13名師生走進威海,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同心共建精致城市”活動。

  在為期7天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廈門大學師生先后走進威海的鎮街部門、街區小巷、基地場館、項目現場等,深入了解城市的文化底蘊和建設成果,感受“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獨特魅力,參與城市微更新項目改造等實踐活動。

  在劉公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廈門大學師生漫步于甲午戰爭陳列館,一件件銹跡斑斑的北洋水師兵器、一頁頁泛黃的家書手札、一組組還原甲午海戰場景的數字影像,將那段沉重而屈辱的歷史生動呈現。大家將歷史影像與今日威海對比,深刻體悟習近平總書記“要警鐘長鳴,銘記歷史教訓,13億多中國人要發憤圖強,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好更強大”的囑托。“那些無聲的照片和歷史文物將那段無比沉重的記憶拉近到我的眼前。如今看向這片平靜而安詳的海面,更讓我懂得了和平的來之不易,也激勵著我們當代大學生應當自強不息、奮發向上。”廈門大學創意與創新學院學生陳嘉駿說。這場跨越山海的實踐之旅,讓青年學子在歷史與現實的碰撞中,思考著如何用所學所長擔當青春責任。

  “甲午國殤,時刻警醒著我們廣大青年學子勿忘國殤,吾輩自強。”廈門大學創意與創新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學生吳雅思表示,結合本次社會實踐活動,要進一步做好專業學習與研究,挖掘數字媒體專業在激活城市潛力、傳承文化脈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獨特價值與多維路徑,努力為社會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圖為實踐隊在劉公島甲午戰爭陳列館接受愛國教育。吳雅思 供圖

  走進華夏城生態修復項目,曾經的44個巨大礦坑廢墟已蛻變為5A級景區。師生們實地參觀改造效果,領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體驗在精致城市發展思想指引下,華夏城取得的新變化。面對1227萬棵植樹修復的生態奇跡,師生們深受啟發。廈門大學學生吳雅妮表示,她通過對比和親眼見到的綠水青山,感覺非常震撼。綠色環保,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課題,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這對她的啟發就是在科技發展的同時也要同時注重生態保護,未來在專業作業當中,她還將加入更多有關生態保護的內容。


圖為實踐隊在華夏城生態修復園區踐行“兩山理論”。吳雅思供圖

  在此基礎上,廈門大學暑期社會實踐隊還深入城市一線:在網紅地標火炬八街,與清華大學設計師李久太探討“微更新”策略;在百年老街棲霞街,記錄青磚灰瓦中的市井煙火。通過走訪和對話商戶,隊員們提出街區導視優化、空間活化等方案,用設計思維助力“繡花式”城市治理。


圖為實踐隊在規劃展覽館參觀。吳雅思 供圖


圖為隊員們在省級非遺-錫鑲工藝基地體驗鏨刻錫鑲紋樣,并將“精致城市”元素融入錫鑲設計,開發出系列文創產品。吳雅思 供圖

圖為實踐隊在孫家疃油畫小鎮開設美育課堂,通過畫筆架起威海——廈門兩座濱海城市的友誼橋梁。吳雅思供圖

  廈門大學暑期社會實踐隊還積極投身社會公益活動,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在長城愛心大本營,實踐隊成員通過與殘疾人面對面交流、開展鵝卵石繪畫技巧培訓,將課堂所學專業知識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架起高校學子與特殊群體之間溝通與關愛的橋梁。大學生志愿者還現場授課,從文創產品市場規模、設計特點、消費者需求等層面,分享對文創產品創作及推廣的見解。

  “廈門大學學生創意與創新學院學子們的到來,給殘疾人文創帶來新的啟發,讓大家在原有‘鵝卵石文創夢’上再進一個階梯,畫出更好的畫,做出更好的作品,創造更多的收入。”長城愛心大本營黨委書記劉長城說。


圖為實踐隊在長城大本營幫助殘疾朋友進行鵝卵石文創繪制。吳雅思 供圖

  廈門大學創意與創新學院,致力于培養具有先進創意理念與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談及將此次實踐目的地選在威海,廈門大學創意與創新學院黨委副書記沈辛毅表示,是“奔”著威海精致、時尚的城市風情而來。威海不僅擁有千公里的山海景觀,還集結了一批國際時尚元素,培育了貫通上下游的紡織服裝及數字創意產業,為學院人才培養提供了“練兵場”。此次實踐活動以城市為“課本”,推動“校園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協同育人,激勵廣大青年學子筑牢文化自信,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之中。


圖為實踐隊在劉公島參訪調研。吳雅思 供圖

  在威海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廈門大學暑期社會實踐隊形成文創設計、微空間改造方案等多項成果,接下來,廈大創意與創新學院將繼續通過實地調研、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通過將課本知識與各地特色相融合,將社會實踐與愛國教育、專業提升和城市高質量發展相結合,更好地賦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通訊員 王鈺淇 王建平 李文思 呂玥佳)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99热在线这里只有精品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