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下午,習近平到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考察,觀看科技創新供應鏈平臺成功案例展示和科技創新成果,了解推進科技創新的舉措,同科研人員和企業負責人深入探討交流。他強調,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展新質生產力,對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提出了更為迫切的需求。廣大科技工作者和企業家要增強自信、志存高遠、協同發力,在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不斷建功立業。
現場,華中農業大學校長嚴建兵教授匯報了團隊科研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的科研成果表示肯定,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努力的方向。”嚴建兵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我們深受鼓舞、信心十足。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科研自立自強,繼續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我國糧食安全、鄉村振興、農業強國和教育強國做出華中農業大學更新、更大的貢獻!

華中農業大學校長嚴建兵教授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玉米研發情況(圖片來源于央視新聞聯播截圖)
“高產高蛋白宜機收玉米”展示主題為“以需定研”,圍繞“用戶出題”“聯合答題”“市場判題”三部分展開,實物展出了玉米新品種樣品(7瓶)、玉米種子多樣性資源材料7份(7個顏色大小各異的玉米棒子)、選育新品系1個(整齊一致的4個玉米棒子)、華中農業大學研制的設施作物智能灌溉機器人1個、設施植物表型機器人1個。
我國飼料蛋白存在巨大缺口,對大豆進口依存度高,每年進口1億噸。華中農業大學嚴建兵教授團隊與企業深度對接,發現如果全國玉米籽粒蛋白含量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可以實現700萬噸大豆蛋白替代。團隊根據產業研發需求,解析了高產高蛋白宜機收多性狀協同調控的遺傳基礎,形成了產學研融通的生物育種技術攻關圖譜,科研成果發表在《科學》等雜志。培育了產量不降低、籽粒蛋白含量從8%提高到12%的新品系,找到了玉米收獲時籽粒含水量降低7%的關鍵基因鑰匙,克隆的多個高產、優質、抗病、快脫水關鍵基因已經應用于產業,服務于28家種業企業,近一年多來,已經示范推廣了750多萬畝。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中國教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