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讀研 教你如何選導師
2024-04-07 10:38:17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赴美讀研 教你如何選導師,很多同學對于這個問題有疑問和不解,那么下面就跟著中國教育在線的小編詳細了解一下吧。

美國高校的教職分類
美國大學的教學體系國不太相同。美國大學實行所謂的“教授治校”的政策:不同于國內大學有主任、有書記,美國大學的重大決策取決于大學的董事會。而具體到每個院系的權利,則分散在院系的教授們委員會中。大學(University)、學院(School)和系(Department)在執行決議的時候,是相互不干涉的。
美國的大學相當于一個集團,每個系相當于一個公司。集團董事長——校長的主要職責是籌款,一般都是知名人士,比如艾森豪威爾就擔任過哥倫比亞大學的校長)。而公司CEO——系主任則多為兼職,由每年投票產生的資深教授輪流擔任。所以,系主任是一個系的代表,而不是一個系的領導。再具體到某個系的教授,人數并不是很多,一般有二三十個。規模大一點的系,有五十人左右。在美國教授眼里,重要的不是“正副”職稱,而是否能評上終身教授(Tenure-Track)。
美國教授職稱基本上有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正教授(Professor)三種。一般情況下,助理教授等級以上的都是被授予終身教職的,而其他教職不是,也不能保證能拿到全職40小時一周的工作。
?
在評定終身教授的時候,衡量的三大準則是:
1.教學(Teaching),即每人必須教一定的課時。在嚴格的制度監管下,美國大學不會出現國內某些高校那樣的情況,課程都是掛名教授,實際上是教授的助理或博士生在上課。
2.科研(Research)。科研包括承擔科研項目,帶碩士或博士生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等。
3.服務(Service)。指的是參加學校里的各種委員會,參加學生的指導答辯組,參與組織學術會議等。
在以上三大方面,做到至少一個excellent和兩個satisfaction才能有機會評上終身教授。
1.講師(Lecture):他們屬于臨時聘請的(non-tenure track),只負責講課,不用承擔教學外的其他責任。
2.兼職教授(Adjunct Professor):是聘用的臨時教授,這些人在其他高校或企業還兼有正職。
3.實習教授 (Professor of Practice或Clinical Professor):即非終身教職系列人員,他們缺乏傳統的文憑或職業生涯,但卻因有實踐經驗和專業能力而被聘用。
4.名譽退休教授 (Professor Emerita (女) 或Professor Emeritus (男)):一位對大學或在其學術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教授會在退休時被授予“名譽退休教授”的稱號。有的學校缺老師的時候是會返聘退休的教授教學,但是幾乎不負責帶博士生。
選擇導師的原則
對于想做科研的留學生們,除了選擇一個好的學校,導師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定要找學術能力強的教授,每年都保持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尤其是想要讀博士的學生,要關注一下導師每年的畢業生是否都可以按時畢業,畢業后的工作或成就;如果找不到出色的教授,可以找助理教授,尤其是新晉人員。新晉教授一般手上都會有一筆資金,上升勢頭大,前幾年發論文會很努力。跟著這種導師學習,科研水平短期內會有很大提高。當然確定導師前最好認識導師所在研究所或實驗室,方便咨詢申請方面的問題。
在上述各類職稱的導師中,助理教授的科研動力是最大的。他們多為年齡30歲左右、畢業不久的博士、博士后,也有從其他學校轉來的助理教授。為了評上終身教授,助理教授都會努力做科研,認真教學。因為如果助理教授在第五年還不能達到該校終身教授的標準,他們就只能再呆一年,并著手要開始找下一個東家。在美國大多數的高校,只要通過提升評審委員會(Tenure and Promotion Committee)的一定標準就可以晉升終身教授的,但也有例外。比如MIT的工學院,一個終身教授的位置可能會招三個助理教授,讓他們血拼幾年,最后留下一個最好的。所以學生選擇助理教授的時候,要看看助理教授發表論文的數量和教育背景,衡量他們的穩定性和晉升的前景。
當然除了助理教授,終身教授也會受到審核。這類審核由學生進行教學評審,本系其他教授進行晉升評審,其他學校的同行進行的科研經費評審來共同決定。所以我們在選擇導師的時候,也要按照如上標準來選擇為人慷慨友善、在行業中有一定口碑、在科研上有潛力的教授作為我們的領頭人。
以上就是“赴美讀研 教你如何選導師”的全部內容了,希望小編整理的資料能幫助到考生。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關資訊,歡迎關注留學頻道,為您提供更多精彩內容。
>>免費領全球留學白皮書,了解各大學報考條件、費用、開學時間、含金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