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喜歡什么樣的學生
2023-11-08 09:13:26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對于很多家庭來說,留學不再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許多人都想要留學,那其中MIT喜歡什么樣的學生?針對這個問題,下面中國教育在線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哈耶普斯麻算得上是大多數人心中的白月光了,能被其中任意一所大學錄取,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這些學校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申請,錄取率卻頻頻下降。
高校申請競爭如此激烈,申請風向該如何把握?作為一所優秀的理工強校,麻省理工學院就從不吝嗇將自己的錄取數據昭告世人,大大方方地告訴申請者:我們需要的就是有成績、有實力、有趣、有理想的學生。
在近十年里,MIT在讀的國際生和中國學生數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它錄取的學生又有哪些共同點?快來跟小編一起一探究竟~
一、近十年錄取數據
2022-2023學年,MIT擁有513名國際生身份的本科學生,來自中國的國際生有69人,占所有國際生比例的13.45%。
2021-2022學年,MIT則擁有472名國際本科生,來自中國的國際生有62人,占所有國際生比例的13.14%。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近十年的MIT本科階段,在校國際生人數和中國學生人數,匯總成下表:
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這69名中國本科學生,平均到大學四年,也就是每年約有17人能順利被MIT錄取并入學。可以看到,近十年MIT的國際生本科就讀人數確確實實地在增加,而從2013年到2023年,中國學生本科就讀人數也從原先的49人上漲到69人,MIT越來越偏愛中國學生。
2022-2023年早申請,MIT已經公布了早申錄取數據,學校收到了11,924份申請,其中僅685人被錄取率,早申錄取率僅為5.7%。
關于這批被錄取的學生,MIT是這樣介紹他們的:錄取的學生各有特點,有的是壁畫家、登山者、鎖匠,有的是救生員、咖啡師、鐵匠。同時,他們都擁有優秀的學術水準,并且與MIT辦學理念相匹配,即利用科學、技術、藝術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二、錄取學生特點
那么,MIT到底偏愛什么樣的學生呢?在MIT的官網上,學校分享了三位學生的經歷:
1、第一位學生
這是一位高中畢業后gap了一年的學生,在gap的這段時間里,學生一直在思考自己到底要去做什么?什么才是自己該走的路?
某種程度上,學生確實迷茫了,但是他樹立了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愿意去嘗試,去接受失敗。
所以,他不斷去發現,不斷去接近社會現實,從而找到自己的步伐。最終他不僅發展了自己的愛好,還找到了真正感興趣的學習方向。
2、第二位學生
我們一直在強調,申請材料中的活動在質不在量,學生應該做那些自己真正關心的事情。這位學生正是這樣做的。他的各項學術成績都非常優秀,AP成績名列前茅,也是一個足球健將,哈佛、斯坦福和麻省理工都向他拋去了橄欖枝。
但他卻堅持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并非天生聰明。
而他能夠獲得亮眼的學術成績和錄取成績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十分專注于自己所感興趣的事物。
特別是兩次夏令營的經驗,幫助他找到了人生的目標,新墨西哥理工大學的工程夏令營讓他相信化學工程就是未來要深究的方向,泰國的可持續農業之旅讓他意識到要開發可再生能源幫助低收入人群。
這位學生沒有隨大流的去做活動,他是主動地將自己的專業興趣與社區貢獻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做了自己喜歡,且能對周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的活動。也正是因為在熱愛的地方持續發力,他最終獲得了出色的成就。
3、第三位學生
麻省理工學院是一個活躍且動手能力強的地方,對學生來說,親自動手并嘗試新事物通常是取得成功的好方式。
這位學生的經歷則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她沒有將進入一所名校設為自己的目標,更多地是努力學習自己想學的東西。在高中階段,她花了很多時間做一些和學習看起來根本不相干的事,比如做搞笑的藝術創作,從而在軟件設計方面有所成就。
這正是MIT所看重的,學校一直堅持將理論知識應用于現實世界的問題,學生應該不只是喜歡思考,動手創新也非常有必要。
總結上述三位學生的特質,我們可以發現被MIT脆錄的學生身上大多有以下特質:
學術成績及語言成績優異;
堅持熱愛,將興趣愛好挖掘出來;
愿意為社區做貢獻,有獨特的個人魅力。
正如MIT官網上展示的一篇名為What we look for的文章中所表達的,學校更在乎的是你是誰你將要成為誰你要怎么做
MIT不只是理工強校,它正在打破人們的一些刻板印象,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與眾不同的優秀學生,包括越來越多的中國籍申請者!
以上就是“MIT喜歡什么樣的學生”的全部內容了,希望小編整理的資料能幫助到考生。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關資訊,歡迎關注留學頻道,為您提供更多精彩內容。
>>免費領全球留學白皮書,了解各大學報考條件、費用、開學時間、含金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