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中小學教育體制的改革信息
2023-06-11 16:18:43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芬蘭中小學教育體制的改革信息,相信這個問題是許多正在準備留學的同學關心的一個問題,那么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說,感興趣的您趕緊往下了解吧。
事實真的如此嗎?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基礎教育組負責人Anneli Rautiainen和目前正擔任哈佛教育學研究生院客座教授的芬蘭教育專家Pasi Sahlberg對這些批評之聲一一做出了回應。
什么是PISAPISA,全稱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即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是一項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統籌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主要對接近完成基礎教育的15歲學生進行評估,測試他們能否掌握參與社會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
觀點1:學生從此不在課堂里學習,教師將與學生到傳統學校環境以外的地方進行實驗式地教與學,教學變成基于現象的。
專家回應:基于現象的方法是學習途徑之一,多種教學法并用才是重點。教師應幫助每一位學生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
觀點2:從此不再需要教室,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開放式的菜市場,學生們在這里采購他們覺得適合自己的科目和課程。
專家回應:未來不再需要封閉式的教室,教學實踐也將改變,學生們不必在座位上聽講,而是可以選擇在哪里學習、怎樣學習,當然這取決于學校將如何付諸實施。
觀點3:學生一旦做出錯的選擇,將影響終身例如有人重數理而輕語言,有人則相反。
專家回應:芬蘭從來沒有重要科目和次要科目之分,所有科目同等重要。教學的目的是給予學生們更寬泛的基礎教育,而不是獨專一門。
觀點4:學生將自行決定他們希望取得的成績,然后學校分配給他們相應的學習任務來幫助他們達到目標。這其中的風險是原本能達到更高成績水平的學生為了能夠輕松學習而降低了目標。
專家回應:學習目標和能力水平標準是在課程綱要中定義的,而以前學生們并不清楚自己的分數是如何評出的。現在教師將與學生共同討論他們自己希望設定的目標,當學生們積極參與到相關討論中去后,學習的動機會大大增強而非減弱。
觀點5:學生不再按傳統方式分班,而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結成團體。
專家回應:教師會從始至終對學生們負責,組成學習小組是為了確保課程綱要中設定的目標可以達成,學校將根據學生們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分組。
觀點6:過去一直得滿分的學生將不再顯現出優勢,因為現在不再需要死記硬背式的學習了。
專家回應:有時背誦是必要的,例如乘法表。但是新課程綱要強調的不是鸚鵡學舌,而是對未來所需技能的培養,如學習方法的學習、批判性思維、人際互動技能以及運用技術等能力。
觀點7:所有以往經過實踐證明的有效教學方法統統被摒棄了。
專家回應:芬蘭與其他國家相比,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地方政府、學校和教師擁有很大的自主權,可以自行決定教學內容和方法。但這可不是讓學生們瞎胡鬧,一切都是基于對未來所需技能的培養。
觀點8:從此不再布置作業了。
專家回應:芬蘭學校的校內教學時間的確相對較短,但放學之后做一點功課復習一下是非常有必要的。
觀點9:從此不再有考試測驗。
專家回應:教育評估將變為持續進行的、引導式的、支持性的,評分不再僅僅依據考試分數,學生也可通過實踐項目或口頭陳述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觀點10:教師要有超強的適應能力,因為從今秋開始就要使用完全不同的教學方法,還要教全新的科目,例如編程。
專家回應:新課程綱要并不是對教師的教學方法一刀切,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大的挑戰在于教師角色的改變。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給予者,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聆聽者。學校要成為一種共同體,人人相互學習其中也包括成人向兒童學習。技術性技能和編程將和其他科目一同開設,學校會專門配備諸如數碼教員之類的人員,而不是逼迫每一位老師都要成為全才。
觀點11:學生對自己的成績負責,即使他們有問題或困難也沒人會發現。
專家回應:教師隊伍訓練有素,能夠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支持。盡管學生變得更加主動,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將全面負責自己的學習,恰恰相反,教師密切關注學生的重要性將比以往更高。
觀點12:新課程實施后,芬蘭在PISA排行榜上首屈一指的排名將成為歷史。
專家回應:在芬蘭教育者們的考量中,PISA排行榜不應成為阻礙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原因,更不應以排行榜為決策基礎,教學的最終目地應該是教給孩子們未來所需的能力和信息。
通過上文的內容介紹,大家對“芬蘭中小學教育體制的改革信息”大家是不是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呢?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詳細、更多的相關內容,則可以繼續關注本頻道,也可以向本頻道咨詢。
>>免費領全球留學白皮書,了解各大學報考條件、費用、開學時間、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