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美國留學須知
2025-08-18 05:21:14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1、對留學分數的誤解
對于美國留學的所需分數,有兩種常見的誤解。
一類是受國內教育體制的影響認為:上美國名校,學習成績一定要是最好的。
二類是對SAT考試的誤解,把它等同于國內的高考錄取分數線。
事實上,美國大學的錄取,尤其是本科生的錄取,是一個綜合實力的競爭。除了學生的在校成績(即GPA)之外,還有包括標準化考試成績、競賽、活動等一系列的因素,成績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SAT考試分數同理。有了好的SAT分數,可以增加被更好大學錄取的幾率,但并不是說有了SAT分數就有了一切。雖然SAT經常被戲稱為“美國高考”,但在實際的錄取當中,美國和中國大學對于分數的考量還是不完全相同的。
2、對錄取分數的錯誤參照
這類申請者在了解到一些成功獲得美國名校錄取學生的分數后,會基于此得出一個片面的樂觀或悲觀理解。比如,他知道了某個被哈佛錄取的學生的排名是2%,TOEFL是109分,就認為自己排名1%且TOEFL分為110分,一定也可以被哈佛錄取;
單純的對比分數是片面的,學校的錄取是在全面比較各方面的綜合實力。遺憾的是,這種綜合錄取的標準很難被精確量化,在沒有看到一個成功申請者的全套申請材料和經歷之前,是不能輕易斷定你比他強或弱的。
3、對University和College的誤解
除了大家熟知的綜合性大學之外,美國還有大量的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只是由于知名度相對較低,導致不少申請者認為“學院肯定不如大學好”,對這些文理學校看不上。
但美國文理學院的教育并不遜色于綜合性大學,往往以小班特色教學為主,平均一個班的人數在10人左右,咨詢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遠勝于綜合性大學。甚至一些頂尖的文理學院,如Williams College和Wellesley College,其本科教育在很多美國人的心目中,是比哈佛耶魯還要好的選擇。
4、對選擇推薦人的誤解
很多申請者花費大量精力去找“厲害的教授”給自己寫推薦信,以為這樣可以為自己的申請有很大幫助。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對方對你不夠了解的話,是不適合給你寫推薦信的。
5、家長的過度參與
作為家長,對孩子申請的關心可以理解;但有些家長在孩子申請階段,“包辦”了學生的課程和活動,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最終去留學的是孩子,所以重要的決策,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家長可以與孩子溝通利弊、指明方向,但不能是完全的決策者。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在申請準備階段,父母、顧問咨詢師和孩子保持及時良好的溝通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學生目前的進度,標化考試成績、活動完成度、時間管理、學生申請準備中的心理變化等,都需要隨時的溝通與合作。
在選校階段,家長可以給學生提出推薦院校和意見,但是盡量培養孩子自我檢索學校信息的能力,讓學生自己說出選擇或者不選擇學校的理由。
6、不考托福,直接去美國讀語言
有人認為這是一種留學的捷徑,可以免除準備托福的時間而直接去留學。這只是把學習英語的任務推遲到出國以后。沒有一定的英語基礎是很難完成美國的大學學習的,所以即使出了國,也要先進行語言的學習,往往學習半年甚至一兩年,因此并不一定“節省”時間。
出國讀語言的唯一優勢,就是可以在英語環境下學習英語。但是也有不小的劣勢。
在英語能力低下的前提下,學生如何學習和獨立生活可能是個問題,如果不能適應的話,可能會造成很大不便。另外,在美國學習語言的費用相對于國內來說是相當昂貴的。
最重要的是,除了部分不需要考托福的美高學生之外,多數學生沒有托福成績,是很難申請到較好的美國大學的。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板塊,能夠讀一所好的大學,也意味著更高的人生起點。
>>免費領全球留學白皮書,了解各大學報考條件、費用、開學時間、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