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strike id="jbj1b"><i id="jbj1b"><del id="jbj1b"></del></i></strike>
<strike id="jbj1b"></strike>
<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span>
<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
<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strike id="jbj1b"></strike>
<strike id="jbj1b"><dl id="jbj1b"><del id="jbj1b"></del></dl></strike>
<span id="jbj1b"><noframes id="jbj1b"><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video id="jbj1b"><strike id="jbj1b"></strike></video></span>
<ruby id="jbj1b"></ruby>
<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span>
<span id="jbj1b"><video id="jbj1b"><strike id="jbj1b"></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video id="jbj1b"></video></span><strike id="jbj1b"></strike>
<th id="jbj1b"><video id="jbj1b"><ruby id="jbj1b"></ruby></video></th><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成考 - 成考問一問

成考語文必備基礎知識點整理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成人高考語文相對于其他科目能多拿分的科目。所以在復習過程中,千萬不要忽略了成人高考語文的復習,更不要忽略了與文中的基礎和常識。

成考語文常考基礎知識匯總

一、文學基本常識

1、文學常識:作家(作家字、號、身世)作品(作品名稱、名句、體例、評價)流派與并稱(流派主張、風格、代表人、代表作、評價)

2、文體常識

A、歷史散文:《史記》、《戰國策》等

B、諸子散文:《孟子》、《荀子》等

C、議論文體:論、說、辯、原、寓言

D、雜記文體:記、志、筆記體

E、應用文體:序、贈序、跋、書、疏、表、策、告諭、詔令、檄文、移文、銘、墓志銘、碑記、碑文、祭文

3、文化常識:主要掌握古代稱謂、年齡、科舉、紀時紀年法、特殊地名、節日、合稱、并稱等。

4、默寫文言名篇:三種版本交叉背誦的篇目為:《師說》、《飲酒》、《琵琶行》(第二段)、《夢游天姥吟留別》、《項脊軒志》(第一段)、《六國論》。

二、字詞基礎知識

1、字:語音錯別字

2、詞:1、詞性(詞類):名動形數量代(實),副介連助嘆(虛)

2、色彩:A、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B、語體色彩:口頭語、書面語。

3、成語、詞組(短語):主謂、并列、偏正、動賓、動補

4、句:

(1)單句語法成分:主謂賓(主干成分),定狀補(附加成分)

(2)單句句式:A、按語氣分: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B、按動作方向分:主動句、被動句C、按長短分:長句、短句D、按運用靈活性分:整句、散句

① 長句(單句、復句、多重復句):附加成分較多,可以把事物間的邏輯關系清楚地表達出來,可起到精確、嚴謹、細微的修辭作用。

② 短句:附加成分或聯合成分較少,組織結構簡單,可以起到簡潔、明快、干凈、有力的修辭作用。★注意:敘述事實多用短句,論述事例,多用長句。一般情況下應少用長句,多用短句。

③ 整句:(對偶句、排比句、反復句)一對或一組結構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形式整齊,聲音和諧,節奏鮮明。作用:加強語勢、強調語義,適于表達豐富的情感、縝密的思想,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④ 散句:自由活潑,富于變化作用:可以取得明快、生動的修辭效果。

★注意:一般情況下,整句和散句交錯運用,有時候比單純用整句或散句能夠收到更好的效果,給人以起伏變化,錯落有致的感覺,可使文意表達得清楚有力。)

(3)復句:并列(又…又…,不是…而是…)遞進(尚且…何況…,甚至,更)選擇(與其…不如…,寧可…也不…,不是…就是…)轉折(固然…但…,其實,盡管…卻…)因果(既然…就…,以致)條件(只有…才…,除非…才…,無論…都…,盡管…也…)假設(即使…也…,縱然…也…,哪怕…也…)

5、修辭(12種常見修辭方法)

(1)比喻——深入淺出,生動形象

(2)比擬——表意豐富,富有情趣

(3)借代——婉轉曲折,生動活潑

(4)夸張——感情強烈,增強聯想

(5)對偶——表意凝練,有音樂美

(6)排比——加強語勢,長于抒情

(7)設問——引人注意, 發人深思

(8)反問——突出強調, 加強語氣

(9)反復——回環往復, 強化語氣

(10)對比——好的更好,壞的更壞

(11)反語——含蓄委婉,幽默風趣

(12)引用——論據充分,強化觀點

成考常見易錯成語

身臨其境:親自到某個地方,應與“設身處地”相區別。

文不加點:寫文章不用涂改就很快寫成。形容文思敏捷。

首當其沖:首先受到攻擊,首先遭遇災難。

嘆為觀止:贊嘆觀賞的對象精妙之極、完美之至。

兩小無猜:指幼年男女天真無邪,相處融洽。

目無全牛:古代有個殺牛的人最初殺牛,眼睛所看見的是整個的牛(“全牛”),三年之后,技藝大進,動刀時只看到皮骨的間隙,而看不到全牛。后因以“目無全牛”比喻技藝精湛純熟。典出《莊子養生主》。

緊鑼密鼓:多比喻公開活動前的緊張的輿論準備。

明日黃花:指過了重陽賞菊日的菊花,比喻一旦事過境遷,則徒然感慨。

禍起蕭墻:禍亂產生于家中,比喻災禍、變亂皆由內部原因所致。

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麗或景物非常優美。

有條不紊:形容做事、說話有條有理,絲毫不亂。

不刊之論:刊:刪改,修訂。不可刪改或修訂的言論。形容文章或言論的精當,無懈可擊。容易誤用為貶義。

彈冠相慶:《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舍同也。”“彈冠”,撣去帽子上的灰塵準備做官。后來用“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多用作貶義。使用時容易弄錯感情色彩。

重整旗鼓:指失敗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此詞不能用作貶義。

不謀而合:沒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見解或行動完全一致。本詞與“不約而同”區別開來,“不約而同”也有不事先商量而彼此見解或行動一致的意思,但“不約而同”只能做狀語不能做謂語。

無可非議:沒有什么可以指摘的。應與“無可厚非”區別。“無可厚非”意思是不可過分指責。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雖然有缺點,但是還是可以原諒的。

莫衷一是:折衷,決斷;是:對。成語意思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使用時要注意術語不能指一個人。

刮目相看:指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別人。注意本成語一般用來指看待別人取得的進步和成績。

不足為訓:訓:準則。不能當作典范或法則。

好整以暇:形容雖在百忙之中仍然從容不迫。不能誤用作貶義。

仁者見仁:指對同一個問題,各人觀察的角度不同,見解也不相同。本詞使用也要注意語境。如:“在要不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見仁,以便達成共識。”這句中的成語屬于誤用,在原則性的大問題上當然不能“仁者見仁”,否則就不能“達成共識”。

屢試不爽:爽,差錯。經過多次試驗都沒有差錯。注意不能將詞義理解反了。

曾幾何時:指時間過去沒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誤解為不久的將來。

附庸風雅:附庸:追隨,風雅:文雅,多指才學。為了裝點門面結交名士,從事有關文化的活動。不能誤作褒義。

含英咀華:咀:咀嚼,英、華: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賞、領會詩文的精華。使用時注意本詞領會的對象。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99热在线这里只有精品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