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strike id="jbj1b"><i id="jbj1b"><del id="jbj1b"></del></i></strike>
<strike id="jbj1b"></strike>
<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span>
<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
<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strike id="jbj1b"></strike>
<strike id="jbj1b"><dl id="jbj1b"><del id="jbj1b"></del></dl></strike>
<span id="jbj1b"><noframes id="jbj1b"><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video id="jbj1b"><strike id="jbj1b"></strike></video></span>
<ruby id="jbj1b"></ruby>
<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span>
<span id="jbj1b"><video id="jbj1b"><strike id="jbj1b"></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video id="jbj1b"></video></span><strike id="jbj1b"></strike>
<th id="jbj1b"><video id="jbj1b"><ruby id="jbj1b"></ruby></video></th><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備考 - 成考問一問

2022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模擬習題(含答案)

2025-07-10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1.“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類經驗的組織形式”,這是( C)

A.辯證唯物主義真理論

B.客觀真理論

C.主觀真理論

D.形而上學真理論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真理是客觀的,并且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認為真理是人的思想形式,就從根本上否定了真理的客觀性。

2.“理論一定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才能和變化了的客觀實際相符合”。這句話表明 (D )

A.感性認識有待發展到理性認識

B.真理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C.人們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

D.理論和實踐是具體、歷史的統一

本題考查理論和實踐的辯證關系原理。將題干與被選項連在一起理解,很容易選出正確答案D,其他各項干擾性不強。

3.在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唯理論的錯誤在于( B)

A.夸大理性認識的重要性,否認或輕視感性認識的作用

B.夸大感性認識的重要性,否認或輕視理性的認識的作用

C.把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等同起來

D.認為感性認識是可靠的,理性認識是不可靠的

本題考查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唯理論認為,感性認識是不可靠的,理性認識才是可靠的,它不來源于感性認識;經驗論則認為感性認識是唯一可靠的,能把兩者區分開來,就能選出正確答案。

4.溫家寶總理在給一位國務院參事的回信中,引用了兩句詩:“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這一古訓蘊含的哲理是(D )

A.人的經驗是判斷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經驗比間接經驗更重要

C.感性認識高于理性認識

D.人民群眾的直接經驗即實踐是認識的重要基礎

本題考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群眾是認識的主體。“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這是在兩會期間,總理溫家寶談到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問題時,為闡述《政府工作報告》中“只有人民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的治政思想所引用的一句名言。這句話揭示了只有親身體會才會有一定的認識,強調了認識是從實踐中得來的,主要是從人民群眾的實踐中來。

5.法國科學家路易·巴斯德說:“在觀察事物之際,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這句話強調了 ( B)

A.人們對每一件事物都要細心觀察

B.人們在認識事物時要有理性的指導

C.人們獲得感性經驗的重要性

D.人們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6.資本積累的本質是(D)

A.剩余價值資本化

B.增加社會財富總量

C.擴大生產規模來增強競爭能力

D.用無償占有的剩余價值進一步擴大剝削

7.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的源泉是(B)

A.簡單再生產

B.資本積累

C.物質資料再生產

D.可變資本

8.資本有機構成是指(A)

A.由資本技術構成決定并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

B.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之間的比例

C.由資本價值構成決定并反映價值構成變化的資本技術構成

D.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之間的比例

9.剩余價值率是(D)

A.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之比

B.剩余價值與預付資本之比

C.可變資本與不變資本之比

D.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之比

10.在資本循環中,產業資本依次經過三個階段,采取的三種不同的職能形式是(C)

A.產業資本、商業資本、借貸資本

B.固定資本、流動資本、生產資本

C.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

D.不變資本、可變資本、流通資本

11.“只有音樂才能激起人的音樂感;對于沒有音樂感的耳朵說來,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這表明(A )

A.人的認識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和結果

B.人的感覺能力決定認識的產生和發展

C.人的認識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結構決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覺而存在

本題考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認識的本質和作用。本題重點是分析題干中的兩個互相作用的關系:其一,“只有音樂才能激起人們的音樂感,”說的是客體是人類認識的源泉,人的感覺、人的認識都只是由于它的對象的存在而存在,表明的是音樂(客體)對于人(主體)的作用;其二,“對于沒有音樂感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這就是說,美的對象不是對任何人都能引起美感的,這取決于人們的認識能力和審美能力,突出表明了主體對客體的作用。綜合這兩個相互作用的關系,就是本題的答案:人的認識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和結果。

12.日本東京大家信息基礎中心和日立制作所的聯合研究小組2002年12月6日宣布,他們用由144臺電腦連接而成的每秒能完成2萬億次計算的超級電腦,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 12411億位。這表明( B)

A.人們的認識是不斷發展的,最終能夠達到終極真理

B.實踐為認識提供水平越來越高的物質技術手段,推動認識不斷發展

C.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D.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活動

本題考查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原理。實踐的發展為實施提供新的課題、積累豐富的經驗材料、并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和物質手段,強化主體的認識能力。

13.改革開放以來,一些新的詞匯不斷出現。諸如:外企、知識經濟、電子郵件、多媒體、下崗再就業等。這些現象表明(A )

A.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B.意識對客觀存在具有促進作用

C.認識的根本任務是指導實踐

D.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本題考查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將題干與被選項連在一起理解,很容易選出正確答案。

14.“當一位杰出的老科學家說什么是可能的時候,他差不多總是對的;但當他說什么是不可能的時候,他差不多總是錯的。”這一名言的哲學意蘊是(D )

A.在科學研究中,經驗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異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沒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獲得的真理性認識,既有絕對性,又有相對性

“當一位老科學家說什么是可能的時候,他差不多總是對的”,這句話說明了真理性認識是要發展的,真理具有相對性;“當他說什么是不可能的時候,他差不多總是錯的”,這說明認識或真理也存在絕對性特點。所以D項所述符合題意。A和C項明顯錯誤,B項否認了可能性的客觀性,也是錯誤的。

15.列寧在談到檢驗真理的實踐標準時指出;“這個標準也是這樣的不確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識變成絕對,同時它又是這樣的規定,以便同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的一切變種進行無情的斗爭。”這句話說明(D )

A.實踐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B.實踐標準并不可靠

C.實踐標準并不確定

D.實踐標準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

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無條件的,絕對的;同時實踐總是具體的、歷史的,沒有特定歷史階段的實踐往往不能充分證實或駁倒一切認識,從這一點上,它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實踐標準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一。

16.列寧說:“一切科學的(正確的、鄭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確、更完全地反映著自然”這句話說明(BD )

A.感性認識無關事物的本質和全體是無關緊要的

B.正確的理論才能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全體和本質

C.一切理論都能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全體和本質

D.反映事物全體和本質的理性認識,更接近于客觀真理

本題考查對于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知識點的掌握,A錯誤,C過于絕對。

17.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系是(AB )

A.其共同基礎歸根到底發源于實踐

B.前者是源,后者是流

C.前者是可靠的,后者是不可靠的

D.前者是科學的,后者是不科學的

本題考查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涵義和二者的關系,題目較為簡單。C和D項很容易排除,人的經驗來自于實踐,所以A項是正確: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是源與流的關系,這個也很容易理解。所以答案選AB。

18.一位科學家說:“我們今天生活著的世界,與其說是自然世界,還不如說是人造或人為的世界。在我們的周圍,幾乎每樣東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跡。”這段話應理解為(CD )

A.人造的或人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現實世界是人類精神的創造物

C.人類世界是人的實踐活動對象化的結果

D.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人類改造世界的偉大力量

自在世界即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人類世界是在實踐基礎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統一體,實踐提供的先進的認識工具和物質手段,不斷強化著主體的認識和改造能力,A錯誤,B是唯心主義的觀點。

19.下列哪些活動是基本的實踐活動( ABCD)

A.工人煉鋼

B.漁民出海捕魚

C.技術革新的試驗

D.農民種田

本題考查對實踐基本概念的理解。

20.下列有關價值特性的表述,正確的有( ABCD)

A.價值是主體的需要和利益

B.價值是客體的某種屬性或性能

C.價值既有客觀性,又有主體性

D.主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確立的同客體之間的創造性關系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99热在线这里只有精品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