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考前必背核心考點
2023-10-31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是一門需要背誦理解的科目,所以大家在自考考試之前一定要反復記憶重點的考點知識,下面是為大家總結的一些考試核心考點,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考前必背考點
1.近現代中國工人階級的特點。[簡答]
第一,深受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和資產階級的乙重再迫和剝削,革命性最強。第二,人數雖少,但相對集中,便于形成蔡命力量和傳播先進思想。第三,主要由破產農民和家庭手工業者轉化而來,同農民有著天然聯系,便于結成工農聯盟。
2.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及意義。[論述]
(1)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把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線上。
(2)五四運動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了群眾,是一場真正的群眾性的革命運動。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工人階級第一次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臺,運動后期發揮主力軍作用。
(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準備。
(4)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后,無產階級代替資產階級成為中國革命領導者。
3.中國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主要原因。[簡答]
原因:(1)中國革命的勝利,首先是有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2)由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殘酷壓迫,中國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斗爭的偉大時代。(3)中國革命的勝利,同國際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4.十八大后的五年來取得的成就、發生的變革,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啟示。[論述]
第一,必須始終堅持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習近平新領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
第二,必須始終維護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習近平總書記贏得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高度評價和衷心愛戴,成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對中國這樣的大國,中共這樣的大黨,黨中央有核心、全黨有核心、全國各族人民有核心至關重要。
第三,必須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只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我們才能更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多選、簡答、論述]1.外國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1)從1840年起,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先后發動一系列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主要有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主要有《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
(2)政治控制主要表現為:控制中國內政,操縱中國外交,享有領事裁判權,把持中國海關,以及勾結清政府、扶植、收買代理人。經濟掠奪主要表現為:控制中國的通商口岸,剝奪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對華傾銷商品,對華輸出資本,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文化滲透主要表現為:利用宗教進行滲透和侵略,鼓吹侵略有功和“種族優劣論”,為侵略戰爭制造輿論。
2.近代中國社會的演變
[單選](1)從1840年鴉片戰爭及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開始,中國由封建社會逐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演變,到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及之后《辛丑條約》的簽訂,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本形成。
[簡答](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點
①資本-帝國主義日益成為支配中國的決定性力量。
②中國的封建勢力同外國侵略勢力相勾結。
③中國自然經濟的基礎雖然遭到破壞,但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
④中國資本主義有所發展,但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體。
⑤近代中國各地區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是極不平衡的。
⑥人民毫無政治權利和生活的極端貧困化。
[多選、簡答](1)反侵略斗爭失敗的原因
①社會制度的腐敗。
②經濟技術的落后。
③經濟技術的落后是中國反侵略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但根本的原因還是社會制度的腐敗。
[簡答](2)民族意識的覺醒
①“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和早期的維新思想。林則徐成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編纂了《海國圖志》,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救亡圖存與振興中華。1895年,嚴復在《救亡決論》一文中響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號。
③民族危機激發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圖存成了時代的主旋律。孫中山創立革命團體——興中會,喊出了“振興中華”這個時代的最強音。
為什么說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原因有四:
一是戰爭后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一個落后封閉但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淪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是中國的發展方向發生變化,戰前中國是一個沒落的封建大國,封建制度已經腐朽,在緩慢地向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如果沒有外來勢力干擾,中國最終也會向西方大國那樣發生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本主義國家;而鴉片戰爭后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不可能獲得正常發展,中國也就不可能發展為成熟的資本主義社會,而最終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第三,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戰前中國的主要矛盾是農民階級與封建地主階級的矛盾,而戰后主要矛盾則包括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及中華民族與外國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會主要矛盾復雜化。
第四是革命任務發生變化,原先的革命任務是反對本國封建勢力,戰后則增加了反對外國殖民侵略的任務,革命的性質也由傳統的農民戰爭轉為舊民族主義革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