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strike id="jbj1b"><i id="jbj1b"><del id="jbj1b"></del></i></strike>
<strike id="jbj1b"></strike>
<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span>
<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
<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strike id="jbj1b"></strike>
<strike id="jbj1b"><dl id="jbj1b"><del id="jbj1b"></del></dl></strike>
<span id="jbj1b"><noframes id="jbj1b"><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video id="jbj1b"><strike id="jbj1b"></strike></video></span>
<ruby id="jbj1b"></ruby>
<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span>
<span id="jbj1b"><video id="jbj1b"><strike id="jbj1b"></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video id="jbj1b"></video></span><strike id="jbj1b"></strike>
<th id="jbj1b"><video id="jbj1b"><ruby id="jbj1b"></ruby></video></th><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
省份
  • 2025年自學考試倒計時
    2025,10,25
  • 2025年自學考試倒計時
    2025,10,25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自考 - 備考 - 自考問一問

2022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軸

2023-09-25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自考考試科目中有中國近代史綱要,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爭史,今天我給大家梳理一下中國近代史綱要的時間線供你參考。

2022自學考試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的時間線整理

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1年5月 廣州三元里人民痛擊英國侵略者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鴉片戰爭結束

19世紀40-50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844年 《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簽訂

1851年 金田起義 太平天國建立

1853年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天朝田畝制度》頒布

1856年 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部互相殘殺

1856-1860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清政府分別與英、法、美、俄簽定《天津條約》

1859年 洪仁玕向洪秀全進呈《資政新篇》

1860年 清政府分別與英、法、俄簽訂《北京條約》

1861年 北京政變

1861年 總理衙門成立

1862年 京師同文館成立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9世紀60-70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9世紀60-90年代 洋務運動

1883-1885年 中法戰爭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定

19世紀90年代 帝國主義地區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1898年 戊戌變法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

1900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1年《辛丑條約》簽定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 黃花崗起義

1911年 保路運動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義

1912年(民國元年) 中華民國成立

1912年 清帝退位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護國運動開始

1915年 新文化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7年 張勛復辟失敗

1917年 護法運動開始

1919年5月4日 五四愛國運動爆發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年初 香港中國海員大罷工

1922年7月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23年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4年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4年 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實現

1925年 孫中山逝世

1925年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愛國運動爆發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

1927年4月12日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927年7月15日 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1927年7月 國民革命失敗

1927年4月 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義

1927年8月7日 八七會議

1927年8月 湘贛邊秋收起義

1927年8月 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

1927年底 廣州起義

1928年4月 井岡山會師

1928年 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1年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一.二八事變、十九陸軍抗戰

1932年 偽滿洲國成立

1934年10月 中央紅軍開始長征

1935年1月 遵義會議

1935年 中共中央發表八一宣言

1935年10月 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到達陜北

1935年 一二.九運動

1936年10月 紅軍第二、四方面軍長征到達甘肅會寧等地,長征結束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變

1937年7月7日 盧溝橋事變

1937年 八一三事變

1937年9月 凇滬會戰

1937年 平型關大捷

1937年秋 中國共產黨陜北洛川會議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殺

1938年春 臺兒莊戰役

1938年 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

1940年3月 汪精衛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 百團大戰

1941年 皖南事變

1942年 中國共產黨開始整風

1945年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 中共和談代表毛澤東等飛抵重慶,重慶談判開始

1945年 雙十協定簽字

1946年 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1946年6月 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戰爭開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軍開始全國規模的反攻

1948年9月 遼沈戰役開始

1948年11月 淮海戰役開始

1948年11月 平津戰役開始

1949年春 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召開

1949年4月21日 毛澤東、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政府覆亡

1949年9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展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10月 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

1950年 中蘇簽定<<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1950年 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基本結束,徹底廢除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制度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1953年 朝鮮戰爭結束,抗美援朝勝利

1954年4月至7月 日內瓦會議

1955年 萬隆會議

1954年9月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

1956年 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完成)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中國第一個生產載重的工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第一輛汽車

中國第一個飛機制造廠試制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中國第一個制造機床的工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

1957年 武漢長江大橋建成

1958年 黨中央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1961年春 黨和政府全面調整國民經濟 ,恢復發展生產

1964年10月16日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67年1月 全國各地掀起奪取黨政各級領導權"一月風暴"

1967年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69年11月12日 劉少奇逝世

1970年 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

1971年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

1971年10月25日 我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得到恢復

1971年7月 基辛格訪華

1972年 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建交

1972年 <<中美聯合公報>>發表

1976年10月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79年 中美建交

1980年 中共中央為劉少奇恢復名譽,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建立經濟特區

1980年8月12日 劉少奇追悼會在首都人民大會堂召開

1982年 頒布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982年底 大規模平反冤假錯案工作基本結束

1990年 中國首次成功舉辦亞洲運動會

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重點歷史事件知識點匯總

土地革命

(1)興起: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的方針,是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歷史性轉折);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秋收起(公開打出“工農革命軍的旗幟);廣州起義。

(2)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設

土地政策:堅定地依靠貧農、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以鄉為單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礎上,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

(3)遵義會議和紅軍長征的勝利

①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達到了成熟。

②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培育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軍隊的革命精神。

解放戰爭

(1)兩條戰線:①人民解放軍的自衛戰爭:戰略防御到戰略進攻(標志:三路大軍相互策應。)

②第二條戰線(輔助性的,但仍然起重要作用。):國民黨失去民心;學生運動;人民民主運動。

(2)敵后

①土改文件:《五四指示》和《中國土地法大綱》。

②內容:

總路線: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

綱領:《五四指示》、《中國土地法大綱》。

基本原則:必須滿足貧雇農的要求;必須堅決地團結中農,不得損害中農的利益。

意義:人民解放戰爭獲得了人力和物力的支援;是從根本上摧毀封建制度根基的社會大變革。

(3)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的合作

各民主黨派形成時的社會基礎:民族資產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以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它們是階級聯盟性質的政黨。

民盟站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立場的標志:1948年1月,在香港召開民盟一屆三中全會,宣布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決定,并恢復民盟總部。

民主黨派地位發生根本變化的標志:參加新政協并將在新中國參政。

黨對民主黨派的政策:積極的爭取和團結。

意義: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意愿。它成功地解決了中國共產黨與其它民主黨派對地區政權的關系問題。

(4)資產階級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原因:民族資產階級的特點;帝國主義列強不允許中國成為一個獨立、富強的資本主義地區;國民黨當局不允許任何阻止其一黨專政的力量存在。

洋務運動

(1)背景:國際背景:西方發達地區的影響;國內背景:清政府的統治危機。

(2)內容:興辦近代企業、建立新式海陸軍、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

(3)歷史作用及其失敗

①歷史作用:是一場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是近代中國人探索地區出路的一次嘗試,有一定的進步作用:在客觀上對中國的早期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某些促進作用。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新的知識,使人們打開了眼界。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也有利于社會風氣的改變。

②失敗

標志: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

原因:封建性;對外國具有依賴性;洋務企業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99热在线这里只有精品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