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文化管理學復習資料
2023-07-16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化管理學復習資料,供考生們復習和參考。希望小編整理的知識點能對考生今后的考試和學習有所幫助。
自考《文化管理學》章節復習
1、文化產品與文化服務:是一種以提升人們精神生活為目的的特殊產品,包括精神和物質兩種形態,是以文化為實體,按照一定的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分配并且耗費一定成本的物品或服務。
2、文化產品按照公共性的不同分為:純公共物品、準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3、公共物品一詞最先見于西方經濟學論著。薩繆爾森認為,公共物品有如下兩個特征:①非排他性。②非競爭性。
4、有學者根據排他性和競爭性的有無,把物品分為四類:
①純公共物品,它同時兼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
②具有排他性但沒有競爭性的可收費物品;
③物品有競爭性但無排他性,我們稱之為公共資源;
④既有排他性又有競爭性的純私人物品;在這四類物品中,可收費物品和公共資源可統稱為準公共物品。
《文化管理學》之文化組織
1、文化組織:是指各相關群體為了實現全社會文化的繁榮與發展,通過權責分配和層次結構所構成的隨環境變化而不斷進行自我適應與調整的完整的有機體,以實現公共利益和社會文化繁榮和發展為目標,以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文化產品、管理文化事務為基本職能。(主要包括五大類:文化管理組織、文化行政組織、供給文化產品、文化產業組織、文化事業組織和群眾文化組織)
2、文化管理經驗主要體現在:①黨對文化管理的絕對領導地位②建立嚴密的組織管理機構③鮮明的意識形態特征。新中國成立至今,黨內主管文化的最高領導機構是中共中央宣傳部。
3、中國共產黨的文化政策的總體結構包括三大類:
①文化的基本方針
②體現以上三大方針的各種具體方針
③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和為了實現領導體制與管理手段科學化所采取的必要政策。
自考《文化管理學》之國外文化事業管理
1、國家計劃模式的特點:
①文化事業主要由國家興辦,它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由國家定并通過發布指令性的計劃加以實現;
②國家對文化對文化事業實行全面直接的控制;
③蘇聯、朝鮮和改革前的中國是實行這種模式的典型國家。
2、國家計劃模式的利:
①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個龐大而嚴密的、條塊結合的、封閉性的文化行政網絡;
②有利于抵御外來不良文化的侵蝕,維護本國的文化安全和國家認同;
③有利于推動非營利性文化組織的迅速發展和壯大,集中人力物力在較短時間內培育出文化藝術精品。
3、國家計劃模式的弊:
①忽視了文化發展本身的規律,從而限制了文化事業的發展,使文化淪為政治的附庸;
②輕視了文化產品的經濟價值,文化產品的供需關系緊張,矛盾突出,難以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要,也限制了文化產業的發展;
③文化行政機關擁有文化管理的一切權利,其積極性、創造性嚴重受挫。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全部內容,感謝大家閱讀小編的文章。如果想了解更多,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