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成考專升本《政治》必背知識點筆記(精編版)
2025-10-12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成人高考每年有一次考試,在11月份就舉行全國統考了,政治是成考專升本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考試,考生需要認真備考。
成考專升本《政治》必背知識點
一. **哲學是科學的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 哲學是什么?
(1)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世界觀是人對世界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人人都有世界觀;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哲學
(2)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世界觀(理論);方法論(行動)
2. 哲學基本問題
(1)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物質與意識)
(2)內容:思維和存在的第一性(誰決定誰?)
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能否被認知?)
3. 哲學派別
判定標準:(1)第一性(2)同一性 (3)世界狀態
(1)第一性:唯物主義(物質是第一的)
(基本派別) 唯心主義(意思是第一的)
(2)同一性:可知論(人可以認識世界)
不可知論(人不可以認識世界)
(3)世界的狀態:辨證法(聯系、變化、發展)
形而上學(孤立、靜止、不變)
**哲學:唯物主義、可知論、辨證法
唯物主義: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具體的物質)
(2)近代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孤立、片面、精英論)
(3)辯證唯物主義(唯物主義+辨證法)
唯心主義:
(1)客觀唯心(客觀精神、理、道)
(2)主觀唯心(個人的意志)
4. **哲學產生
(1)背景:社會矛盾激化、主要矛盾、無產階級壯大
(2)自然科學前提:能量守恒和轉換定律、細胞學說、生物進化論
(3)思想來源:德國古典哲學,黑格爾的辨證法(唯心)、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形而上學)
5. **哲學基本特征
(1)科學的
(2)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
(3)無產階級哲學
6. **是偉大工具
二. 物質和意識(唯物論)
1. 物質是什么? 客觀存在
2. 運動是物質存在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
物質一定是運動的,不存在不運動的物質,只有運動才是物質
3. 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存在靜止,但它是相對的)
4. 物質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
5. 自然規律是完全無意識的,社會是有意識的,但二者都是客觀的。
6. 意識=人腦+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月亮)
7. 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有條件)
8. 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辯證統一
9.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物質決定意識)
(1)世界是統一的,統一于物質,多樣的統一
(2)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方法論)
三. 事務的聯系、發展及其規律(辨證法:1個特征,3個規律,5個范疇)
1、總特征:聯系、發展
(1)事物是普遍聯系的(6重關系可以找到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蝴蝶效應)
(2)事物是永恒發展的
發展=新事物(好的)產生、舊事物滅亡(新中國成立)
要用聯系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方法論)
2、3個規律
基本規律1. 對立統一規律(矛盾規律)辨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1)矛盾=既對立又統一(兩口子)(兩點論)
(2)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內因決定外因)
(3)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時時處處都有矛盾
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重點論)
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方法論)
基本規律2:質量互變規律
(1)度(量變和質變的臨界點)
(2)量變和質變的關系:量變為質變做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引起新的質變
要注重積累,更要注重善于抓住機遇,做事情要善于把握“分寸”,講究適度原則(方法論)
基本規律3:否定之否定規律
(1)辯證的否定=自我否定(內部矛盾);發展的環節;聯系的環節;實質是“揚棄”
(2)事物的發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個階段,兩個否定,形成一個周期
(3)事物的發展是前進行和曲折性的統一(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
3、五對范疇(分清什么是什么、二者一定是辯證關系)
(1)現象與本質 (2)形式與內容 (3)原因與結果 (4)必然性與偶然性 (5)可能性與現實性
考點1聯系的定義及其性質
所謂聯系,也就是關系,是指一切事物、現象、過程之間及其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聯系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
考點2發展的定義及其實質
唯物辯證法所講的發展,是指事物由低向高級、由簡單向復雜、由序的運動。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考點3矛盾的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及其方法論意義
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即共性與個性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相互區別。第二,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相互依存。第三,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相互轉化。
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在唯證法中占有重要的理論地位,在認識和實踐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第一,就人類認識過程而言,從對個別、特殊事物的認識上升到一般、共性的認識,再用一般。共性的認識指導對其他個別、特殊事物的認識,這正是人類獲得正確認識的正常秩序,若不如此,人類認訓就不能得到豐富和接近真理;第二,就是中國革命與建設實踐而言,共性與個性想結合這一基本思想原則的哲學基礎。
考點4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核心的原因
(1)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
(2)對立統一規律是理解唯物辯證法其他規律和范疇的關鍵。
(3)是否承認矛盾是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對立的焦點。
(4)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認識方法。
考點5質量互變規律的方法論意義
(1)既然任何事物質都是質與量的統一,就要把對事物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結合起來,定性研究是認識的基礎,定量研究時認識的深化和精確化。
(2)既然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特定的度,就要使我們的認識和實踐與事物本身度相適合,掌握適度原則。
(3)既然事物發展變化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就要外理好量變與質變的關系,既要重視點滴的積累,又要善于抓住機遇,將事物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考點6否定之否規律的方法論意義
否定之否規律表明,事物發展的總方向,總趨勢是前進和由升的事物的發展的具體道路又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自我發展道路的前進性的統一。
考點7現象于本質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意義
現象與本質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
(1)現象與本質相互區別、相互對立的。首先,現象是個別、片面的、表面的東西,是事物的本質具體表現;本質則是同類現象的共性,是事物內部深藏的東西。其次,現象是多變的、易逝的,具有較大流動性;本質則是相對平靜、相對穩定的。再次,現象是顯于外部的,可以為人的感覺器官直接感知;本質則是隱于內部的,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維才能把握。
(2)現象與本質又是辯證統一的。本質是現象的內在根據,本質決定著現象,并通過一定的現象顯示自己的存在;現象是本質的外部表現,現象從屬于本質,總是從不同的側面變現事物的三質。
現象和本質辯證關系原理對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考點8內容與形式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意義
內容與形式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
(1)內容與形式是相互區別、相互對立的。
(2)內容與形容是相互聯系、辯證統一的。
(3)內容與形式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矛盾運動。
內容和形式辯證關系原理,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根據內容決定形式的原理,我們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要特別注意事物的內容,反對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視內容的形式主義。
(2)根據形勢對內容的反作用原理,還應重視形式的作用,反對形式虛無主義。
(3)根據內容和形式矛盾運動的原理,當形式內容起促進作用時,要保持形式的相對穩性;而形式不適合內容、甚至阻礙內容發展需要時,就要拋棄舊形式,選擇和創造新形式,以適應內容發展的需要。
考點9原因與結果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意義
原因與結果之間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
(1)原因和結果是對立的。
(2)原因和結果又是統一的,變現在:
1.原因和結果相互依存。
2.原因和結果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
3.原因和結果是相互作用的。
原因和結果辯證關系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1)承認因果聯系的客觀普遍性,是進行科學研究、去的科學認識的前提。
(2)正確把握因果聯系,人利于總結經驗教訓,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條件。
(3)準確把握因果聯系,能夠增強工作的預見性。
考點10必然性與偶然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意義
必然性與偶然性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
(1)必然性與偶然性是對立的。
(2)必然性與偶然性又是統一的,表現在: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依賴的;另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熱門推薦:
成人高考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不清楚當地成考政策,點擊立即了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