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外國語學院2025年專升本《經濟學原理》課程考試大綱
2025-07-14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安徽外國語學院2025年專升本《經濟學原理》課程考試大綱已公布!本站專升本欄目為安徽專升本學子整理了安徽外國語學院2025年專升本《經濟學原理》課程考試大綱,供大家參考,整理的內容包含了考試的總綱、課程考察內容綱要和補充說明等信息,詳細內容見下。
一、總綱
普通專升本考試是專科層次學生進入本科層次階段學習的選拔考試,考試對象包括安徽省省屬普通高校(以及經過批準舉辦普通高等職業教育的成人高等院校)的應屆全日制普通高職(專科)畢業生及安徽省高校畢業的具有普通高職(專科)學歷的退役士兵。
安徽外國語學院2025年專升本考試實行“2門公共課(各150分)+2門專業課(各150分)”的入學測試方式,考試科目分為文理科,文科2門公共課為“大學語文+英語”,理科2門公共課為“高等數學+英語”,2門專業課為高職(專科)階段所學專業課程。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組織對公共課進行統考,專業課由安徽外國語學院自主命題并組織考試。
《安徽外國語學院2025年專升本考試--經濟學原理課程大綱》(以下簡稱《考試大綱》)是各經濟類專業《經濟學原理》課程命題的規范性文件和標準,是考試評價、復習備考的依據。
《考試大綱》依據安徽外國語學院各經濟類專業對新入學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的要求及《安徽省2025年普通高校專升本考試招生工作操作辦法》、《安徽省專升本考試大綱編寫指引》等文件制定。
《考試大綱》的編寫依據是《西方經濟學》(第八版)教材,考試內容主要是考查考生對經濟學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基礎理論解決問題的能力。
《考試大綱》解釋權歸安徽外國語學院教務處。
二、學科考查內容綱要
(一)考核目標與要求
1、參考書目:《西方經濟學》(第八版),高鴻業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1年8月版。
2、考核目標:主要考查經濟學中的基本概念、特點、基本理論以及運用基礎知識分析現實生活中的經濟學問題。本大綱的考核要求分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能力”四個層次,具體含義是:
(1)記憶:掌握有關概念、名詞、知識的含義并能夠正確認識和表達。
(2)理解:在記憶的基礎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則、基本原理;能理解并掌握相關特征和方法。
(3)應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能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實例。
(4)分析綜合:能運用綜合所學理論知識分析一些較復雜的現實經濟案例。
(二)《經濟學原理》課程考試范圍與要求
第一章 引論
1、記憶:現實中的經濟問題、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過程。
2、理解:經濟決策中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這三個問題;個量分析、總量分析、邊際分析、均衡分析、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動態分析及經濟模型等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3、應用: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區別;稀缺性、選擇的含義;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的不同。
第二章 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
1、記憶:需求變化與需求量變動二者之間有何區別和供給變化與供給量變動二者之間有何區別;彈性、點彈性和弧彈性的含義;是什么因素決定需求的彈性是有彈性的、單位彈性的、或無彈性的。
2、理解:價格以外的因素是怎樣影響需求的變動和供給的變動的;需求價格彈性、交叉彈性、收入彈性和供給價格彈性的分類;影響需求價格彈性和供給價格彈性的因素;會用圖表解釋總收入與需求的價格彈性之間的關系。
3、應用:供求、供求量、供求函數、供求曲線、供求定理的含義;需求的價格彈性、收入彈性、交叉彈性和供給彈性的定義;均衡價格、均衡數量的定義,均衡價格的形成;支持價、限制價的含義。
4、分析綜合:計算各種彈性的方法并解釋結果。
第三章 消費者選擇
1、記憶:欲望、效用函數、商品的分類;基數效用論、序數效用論;特殊的無差異曲線;凹的無差異曲線和邊界均衡點;消費者選擇理論的基本假設;劣質商品恩格爾曲線、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線;消費者偏好和無差異曲線的關系。
2、理解:消費者偏好的基本假設、特殊的無差異曲線(完全替代、完全互補等);消費者剩余的含義、計算及應用,恩格爾曲線的含義,收入消費曲線的形成,價格消費曲線的形成。
3、應用:總效用與邊際效用的定義,并且解釋這兩種衡量消費者滿意程度的方法有何區別;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及其在經濟分析中的重要性;為什么個體之間的無差異曲線有所不同;邊際替代率的定義和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邊際效用與邊際替代率的關系;恩格爾曲線和需求曲線的導出;收入效應、替代效應和價格效應的含義。
4、分析綜合:預算約束線的含義及曲線的繪制,當收入變動或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時,預算約束線如何移動;無差異曲線定義和無差異曲線的特點;消費者均衡的邊際分析,消費者均衡的原則及應用;消費者均衡的無差異曲線分析,并說明如何產生了下滑的需求曲線。
第四章 生產技術
1、記憶:企業、企業組織、企業決策的含義以及企業籌資的方式;了解生產要素、生產函數和技術系數的含義,并將它與總產量、邊際產量和平均產量聯系起來分析。
2、理解:邊際生產力遞減規律,給出規模收益不變、遞增和遞減的定義,并將每種情況都與邊際收益遞減規律聯系起來;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的含義;理解短期和長期的含義。
3、應用:邊際技術替代率的計算;等產量線的含義。
第五章 成本
1、記憶:成本的含義;短期成本與長期成本的區分;成本最小化;短期成本曲線之間的關系;長期成本曲線。
2、理解:長期成本及其曲線的形成;給出總成本、固定成本、可變成本、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定義,同時要理解這些成本計算方法反映的是什么,以及它們相互間的聯系;理解短期和長期的含義。
3、應用:成本、會計成本和機會成本的定義和應用;企業利潤的含義和計算;等成本線的含義;短期成本的分類及圖形;說明為什么當生產中使用的各種投入的邊際產品與其價格的比率都相等時,生產成本是最小的。
4、分析綜合:生產要素最適組合的條件;生產者成本最小化或產量最大化的應用。
第六章 完全競爭市場
1、記憶:市場結構的含義。
2、理解:完全競爭的行業特征。
3、應用:完全競爭的含義;完全競爭的個體廠商的利潤最大化目標,并說明廠商通過何種決策原則來實現這一目標;解釋廠商收支相抵和停業的條件,以及它們與競爭市場的相關性;解釋廠商的短期均衡與長期均衡的條件;完全競爭行業長期供給曲線含義;完全競爭利潤最大化的相關計算;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完全競爭市場的福利最大化。
第十二章 宏觀經濟的基本指標及其衡量
1、記憶: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異同。
2、理解:GDP的概念;收入法與支出法的等價性;核算GDP的收入法;名義GDP和實際GDP的區別、充分就業的概念和自然失業率。
3、應用:GDP的特點;核算GDP的支出法;GDP和GNP、NI的區別;GDP平減指數及其應用;消費價格指數及其經濟含義。
第十三章 國民收入的決定:收入-支出模型
1、記憶:均衡產出;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
2、理解:平均消費傾向和邊際消費傾向的區別和經濟意義;影響消費的其他因素;影響預期收益的因素;政府對社會總需求的影響。
3、應用:消費需求量是由什么確定的;平均消費傾向、邊際消費傾向、平均儲蓄傾向、邊際儲蓄傾向;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的關系;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三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
4、分析綜合:乘數原理;投資乘數;政府購買支出乘數;稅收乘數;政府轉移支付乘數;平衡預算乘數。
第十四章國民收入的決定:IS-LM模型
1、記憶:產品市場的均衡;貨幣需求的決定;貨幣供給的決定。
2、理解:IS曲線的推導;LM曲線的推導。
3、應用:IS曲線的含義;IS曲線斜率的影響因素;IS曲線的變動;LM曲線的含義;LM曲線斜率的影響因素;LM曲線的變動;產品和貨幣市場共同均衡的變動與經濟政策的聯系。
4、分析綜合:貨幣需求的動機;流動性陷阱;IS-LM均衡不同區域的經濟含義。
第十五章 國民收入的決定:AD-AS模型
1、記憶:IS-LM模型和AD-AS模型之間的內在聯系。
2、理解:AD曲線的含義;AD曲線的推導;AS曲線的含義;AS曲線的推導;
3、應用:總需求曲線的利率效應;總需求曲線的實際余額效應(財富效應);凱恩斯主義總供給曲線的特殊形式。
4、分析綜合:財政和貨幣政策變動對總需求曲線的影響。
第十六章 失業與通貨膨脹
1、記憶:失業的定義;失業的類型;菲利普斯曲線的推導。
2、理解:失業的影響;通貨膨脹的慣性;預期因素在菲利普斯曲線中的作用。
3、應用:奧肯定律;通貨膨脹的含義;通貨膨脹的類型;菲利普斯曲線的含義;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通貨緊縮的定義和影響;滯脹的定義和原因;利用菲利普斯曲線解釋滯脹。
4、分析綜合:通貨膨脹的成因;通貨膨脹對收入分配的影響;通貨膨脹的產出效應;利用菲利普斯曲線解釋通貨膨脹的原因。
第十七章 宏觀經濟政策
1、記憶:補償性財政政策;功能財政和充分就業預算盈余。
2、理解:宏觀經濟政策目標之間的一致性與沖突關系;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赤字和公債的關系。
3、應用: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財政政策工具;政府支出和政府收入的構成;自動穩定器;貨幣政策工具;基礎貨幣;貨幣乘數;財政政策的時滯;貨幣政策的時滯。
4、分析綜合:如何用IS-LM模型解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效應;主要的自動穩定器機制及其局限;擠出效應產生的原因和影響因素;流動性陷阱及其宏觀經濟特點;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組合效應。
三、補充說明
(一)考試形式
考試采用閉卷筆試方式。
(二)本課程試卷總分
本課程考試滿分150分。
(三)本課程試卷采用的題型
可以采用的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判斷題、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計算分析題和綜合分析題等。
(四)考試時間
本課程考試時間為1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