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strike id="jbj1b"><i id="jbj1b"><del id="jbj1b"></del></i></strike>
<strike id="jbj1b"></strike>
<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span>
<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
<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strike id="jbj1b"></strike>
<strike id="jbj1b"><dl id="jbj1b"><del id="jbj1b"></del></dl></strike>
<span id="jbj1b"><noframes id="jbj1b"><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video id="jbj1b"><strike id="jbj1b"></strike></video></span>
<ruby id="jbj1b"></ruby>
<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span>
<span id="jbj1b"><video id="jbj1b"><strike id="jbj1b"></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jbj1b"></strike>
<span id="jbj1b"><video id="jbj1b"></video></span><strike id="jbj1b"></strike>
<th id="jbj1b"><video id="jbj1b"><ruby id="jbj1b"></ruby></video></th><span id="jbj1b"><dl id="jbj1b"></dl></span>
省份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報考 - 自考

自考中國現代文學史筆記知識點整理

2025-07-26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1917-1949年的文學運動和文學思潮

名詞解釋

雙簧戲:

1、1918年錢玄同和劉半農的雙簧戲,正式拉開了這場“文學革命”、“封建復古主義”思潮斗爭的序幕。

2、錢玄同把社會上的各種反對意見歸納起來,化名“王敬軒”寫給《新青年》編者一封信,再由劉半農寫答信王敬軒的信予以批駁,兩信同時發表名為《文學革命之反響》,借以擴大文學革命的影響。

文學研究會

被稱為“為人生”的現實主義文學流派

1、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學革命后出現的第一個新文學社團。

2、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葉圣陶、許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3、重要刊物:《小說月報》、《文學旬刊》

4、理論主張:積極提倡“為人生”的文學主張和現實主義文學思想。

5、主要貢獻:它承接了“五四”文學革命的現實主義傳統,使之發展成為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學思潮。

創造社

1、1921年在日本東京成立,發起人有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等。

2、主要刊物:《創造季刊》《創造周刊》《創造日》

簡述文學革命的成就和意義

1、文學革命批評了“文以載道”、“代圣賢立言”的舊文學觀念,宣傳了現實主義文學思想。

2、新文學浸透了民主主義、人道主義、個性主義等近代思想。

3、新文學引進了話劇等新的文學體裁,進行了新詩的創建和小說形式的個性,以白話代替文言。

4、文學革命使中國文學從束縛狀態走向自由開放,開始向現代化邁進。

現實主義文學思潮的特征

1、魯迅的小說集《吶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學的現實主義基礎。

2、現代最早、成員最廣的新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其文學思想基本傾向是現實主義。理論上對文壇發生了重要影響;創作方面,創作了許多現實主義小說,有反映社會問題的“問題小說”和反映現實人生的“鄉土文學”。

3、除文學研究會外,當時影響較大的語絲社,基本傾向也是現實主義。

4、歐美現實主義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這時期得到大量翻譯。

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的特征

1、異軍突起的創作社,擁有一批創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達夫等。在創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義詩歌集《女神》、郁達夫的《沉淪》。

左聯

1、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以下簡稱左聯)于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

2、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錢杏?、魯迅、田漢等。

3、魯迅在成立大會上作了著名的《對于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的演講,是其綱領。

左聯的主要成就:

1、推動了左翼文藝運動迅猛發展。

2、左翼文學粉碎了國民黨的文化“圍剿”。

3、左聯十分重視理論批評。開展**文藝理論的傳播。

4、開展了文藝大眾化運動。

5、文學創作十分繁榮,左聯還重視培養青年文學作者。

中國詩歌會

1、1932年9月成立,發起人穆木天、楊騷、蒲風、任鈞等。會刊《新詩歌》。

2、詩內容方面提出“歌唱新世界的意識”;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們的詩歌成為大眾歌調”。

京派

1、是30年代一個獨特的文學流派,主要成員有周作人、廢名、沈從文、李健吾等。

2、稱之為“京派”,是因為其作者在當時的京津兩地進行文學活動。其作品較多在京津刊物上發表,其藝術風格在本質上較為一致之處。

孤島文學

1、就時間而言,是指1937年11月上海淪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變日軍侵入上海租界止。

2、這期間曾發生過頗有影響的“魯迅風”的論爭。

3、戲劇特別活躍:于伶《長夜行》、阿英的《碧血花》

七月詩派

1、因胡風主編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間為首,其他有綠原、亦門、曾卓等,

2、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戰現實為內容,以自由體為主要形式。形成貫串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國統區最重要的現實主義詩歌流派。

九葉詩派

1、是40年代國統區出現的一個具有現代主義傾向的詩歌流派。

2、主要成員有辛笛、陳敬容、杜運燮、杭約赫等。

3、主要刊物有《詩創造》《中國新詩》

4、他們既忠于時代和斗爭現實,又忠于藝術創造。吸收了西方象征詩派、現代詩派的表現藝術和手法。

戰國策派

1、活動于抗戰中期,因陳銓、林同濟等創辦的《戰國策》而得名。主要成員有陳銓、林同濟。

2、文藝上主張以“恐怖。狂歡。虔恪”為創作的“三道母題”。

3、代表作有陳銓的劇本《野玫瑰》,把國民黨間諜作為民族英雄歌頌。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99热在线这里只有精品首页